• 73阅读
  • 0回复

长江黄河源头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9-25
第2版()
专栏:

  长江黄河源头纪行
记者最近从青海省会西宁市出发,乘汽车翻过巴颜喀拉山,访问了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的两岸;接着又从长江源头第一城曲麻莱,骑马经过长途跋涉,访问了长江的发源之地——唐古拉山区的巴颜色索大草原。
    草原明灯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除部分县有小块农业区外,绝大多数县都是纯牧区。孕育了我国古老文明的黄河,为两岸广袤土地上的亿万人民带来了繁荣的长江,都在这自治州里流出它的第一股水。但是,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这令人自豪的江河的源头,却是一个极其贫困和荒凉的地方。那时,居住在这里的五万多藏族人民,不仅受到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剥削,而且经常受到国民党军队的烧杀抢掠。一九四九年青海解放后,当党中央派出访问团,带着医疗队和大批救济物资来到自治州的大草原上访贫问苦的时候,很多藏族牧民甚至没有一顶帐篷,只能在露天住宿。
解放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自治州的千里草原上更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牧区丰收的季节。在溪泉萦绕的牧场上,黑色的牛毛帐篷星罗棋布,肥壮的牛羊盖满了一处处的草滩。灿烂的阳光下,今年新生的牛犊、马驹翘着小尾巴,在畜群里活蹦乱跳。牧民的帐篷里,堆满了新收获的一包包金黄色的酥油,一桶桶新鲜的牛奶,一张张毛茸茸的羔皮;藏族妇女们用牛奶分离器,提炼着乳产品。记者来到一个名叫仁青措姆的贫苦牧民的帐篷里时,看到里面收拾得非常整齐:帐篷的上方端端正正地挂着毛主席的彩色画像,四周是革命样板戏的各种剧照,桌子上摆着半导体收音机和闹钟,小书架上放着藏文版的毛主席著作。帐篷的周围堆放着成包的粮食、乳制品,地上铺着藏毯,放着新缝的缎面被子。主人用奶茶和手抓羊肉来招待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仁青措姆从八岁起就给一个大牧主当奴隶,她白天在风雪里放牛,晚上常常和衣睡在星光下,整天忍饥受寒,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现在,她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草原上革命和生产的闯将。
在草原上发生的各种变化中,最鼓舞人的是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了。在这个远离祖国内地的地方,人们的脉搏和全国人民的脉搏在一起跳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中,牧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开展了对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的革命大批判。现在,每当夜幕降临,牧民的居住区里一片灯火,男女社员们劳动了一天之后,又把帐篷、草原当作革命大批判的战场,狠批林彪一伙散布的各种修正主义谬论。党的十大胜利闭幕以后,全州各地对林彪反党集团的革命大批判更加开展得热气腾腾。一个学习十大的文件,落实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的热潮,正在辽阔的草原上蓬勃兴起。
坚持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的结果,牧民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显著提高。牧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现在在自治州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治多县光去年就建立了七百多亩饲草饲料基地,在草原上给五千九百多亩牧草施了肥,给一千三百多亩牧草灌了水,在六百二十多万亩的牧场上进行了灭虫灭鼠,新修了上千个牛羊棚圈,还实现了乳制品生产的半机械化,今年全县牲畜达七十万头(只),而解放初期这里的牲畜还不到十万头(只)。
玉树草原上的人们常常伴着悠扬悦耳的牧笛,放声歌唱今天的新生活:
草原啊,象一张新织的藏毯,
骏马奔驰,牛羊成群,
就象各色鲜花嵌在上面。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是高悬在大草原上的一盏明灯。
    生根开花
在玉树大草原上,每当我们骑马到一个放牧点的时候,随着马蹄声由远而近,藏族牧民纷纷拥过来。年轻人热情地为远方的来客拉马,老年人前来和你碰脸颊,亲切地向你问候:“夏尼,嘎矣特(好兄弟,辛苦啦)!”
藏族牧民这样亲切地欢迎来到草原上的人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热情好客,而是因为他们对党派到草原上来的干部,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二十多年来,党向玉树草原上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来为藏族人民谋利益。这些干部,长期和牧民群众同甘共苦,团结战斗,有的干部已在这里工作了一二十年,在草原上的群众中深深扎下了根。
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各族干部,经常跋山涉水,深入牧区,把党的关怀送到牧民群众的心坎上。州委书记李四海,两年来就在玉树大草原上跋涉两千四百多里,跑了六个县的四十六个公社,访问了三百多户贫苦牧民。这个地区的曲麻莱县,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条件很差,工作艰苦。去年冬天,他冒着风雪,带着帐篷,背着炒面,风餐露宿,翻了几座大山,趟过条条冰河,一连走了六七天,来到曲麻莱县,同干部、群众一起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一起抓革命、促生产。他来到牧场上参加劳动,到牧民的帐篷里问寒问暖,使贫苦牧民深受感动。州委副书记于波在称多县东方红大队蹲点时,白天和牧民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和贫苦牧民促膝谈心,被群众称为“藏族牧民的贴心人”。他帮助这个队的牧民群众揭发、批判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使这个原来比较后进的大队的革命和生产蓬勃发展,迅速变成了一个先进的大队。
去年,当严寒的冬天降临的时候,唐古拉山区气温急剧下降,整天狂风呼啸,到处滴水成冰。这样的天气,对牧民和牲畜的安全都是严重的威胁。就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治多县委书记田沛来到了索加公社的牧场上。他白天和牧民一起背草皮,修搭牛羊棚圈,夜晚又和青年们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和《愚公移山》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各生产队都给牲畜修了暖和的棚圈,为牧民准备好了足够的粮食和茶叶,使人畜安全过冬有了充分的准备。贫苦牧民们激动地说:“毛主席派来的干部把心全掏给了我们,把劲全使在牧区的革命和生产上了”。“在旧社会,贫苦牧民是踩在牧主脚下的一棵小草。如今,党和毛主席派来的干部,把我们当成了心头的肉。”
在这个大草原上工作的各族干部,就这样同这里的藏族牧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他们和藏族牧民一起,经过长期、艰苦的工作,把解放前极其贫困的玉树草原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兴旺。他们在江河源头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一代新人
经过党的长期培养和教育,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的锻炼,玉树草原上的藏族牧民中,成长起一批又一批的新人。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模范的行动,在牧区的革命和生产中起了带头作用。
去年三月,扎美草原上落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积雪覆盖了整个草原,牛羊吃不上草,牧民们非常焦急。杂多县昂赛公社原东风大队贫苦牧民出身的女党支部书记秋桑宝茂,决心带领牧民用刮雪放牧的办法战胜大雪,保住牲畜。他们硬是用木板一板又一板,一天接一天地把草原上的厚雪刮干净,让牛羊吃上草。因为生产队的牛羊很多,雪下得大厚,大家日日夜夜,与风雪、坚冰搏斗。秋桑宝茂和许多牧民眼睛熬红了,手脚冻肿了,但大家还是一板接着一板地刮着。他们用顽强的劳动战胜了雪灾,迎来了接羔育幼的春天,在大雪年夺得了大丰收。
杂多县扎青公社的红色大队原在拔海三千七百米的巴扬草原,但近年来由于生产发展,牲畜越来越多,原有的牧场已不够用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巴措和牧民们学习大寨大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赶着牛羊,驮着帐篷,经过几百里的长途跋涉,在唐古拉山区拔海五千米的莫云滩开辟了一个新的牧场。这里地处高寒,开始许多人高山反应严重,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走路气喘,天天头痛。但是,社员们谁也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牛羊没有棚圈,修圈没有材料,他们就凭一双手,拿着钢钎、铁锤,到高山上撬石头。泥土冻得象石块,不能和泥,他们就用开水冲化冻土。牛羊吃不上水,他们就进山挖泉,背积雪化水。经过半年的苦斗,他们在这荒漠的草原上修起了一百七十多座牛羊棚圈,挖出十多处山泉,夺得了畜牧业的丰收。
曲麻莱县曲麻河公社措池大队党支部书记图洛和共产党员、贫协主任格罗,带领牧民们把长江源头自古以来的“无人区”,开辟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的牧场,这是玉树大草原上人们征服自然的新篇章。
长江源头的巴颜色索大草原,位于唐古拉山区。这里,豹、熊、狼和野驴、野羊、野牛成群,整个草原就是一个野兽的世界。广漠无边的草原上还有无数条流沙河和很多处险滩、泥潭,一不小心,人马就会陷进去。其中最厉害的是烈马河,这条河就象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平素泥深及腰,一到雨季一片汪洋,飞鸟绝迹。河的上空经常云遮雾障,非常容易迷失方向,过去,多少年来,从无人敢到这里来放牧。
措池大队的四百七十多个牧民,在图洛和格罗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天的跋涉,行程千里,翻越好几座大雪山,渡过一条条流沙河,绕过一个个险滩,攀上连野羊也难以攀越的悬崖,驱散猛兽,终于把五万多牛羊安全地引进“无人区”,在长江源头开创了新牧场。现在巴颜色索雪峰下的大草原上,黑色的帐篷星星点点,牛羊遍布山岗,草滩上人欢马叫。牧民们决心要在这里长期安家立业。现在,这里已经建立了七个居民点,兴修了第一批房子和第一座绵羊温泉药浴池。今年各类幼畜成活了一万多头(只),其他牧副业生产也获得很大发展,一年中向国家出售的畜产品总值已达十多万元。
党的十大胜利闭幕的消息传来以后,玉树草原上的人们更加意气风发。一个深入批林整风和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正在这江河的源头蓬勃发展开来。他们决心坚决贯彻十大的精神,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去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更大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