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掌握山区灭螺的主动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04
第2版()
专栏:

掌握山区灭螺的主动权
中共安徽省宁国县委员会
我县地处皖南山区。山石、杂草多,地形复杂,非常适宜钉螺的孳生。塘、堰、水库、涵闸和竹园、柳林,也都是滞留钉螺的大本营。要消灭钉螺,必须首先改变这里的环境。过去,我们只抓了生产生活区的灭螺,没有从孳生钉螺的源地进行彻底根治。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全县血防工作大踏步地开展起来。我们根据山区特点,决定采取以“改变钉螺孳生环境为主”的方针,结合农业学大寨运动,重新安排山河,因地制宜,分别采用埋、改、拆、铲,和辅之以药物杀灭的办法,逐丘逐块,边灭边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有螺的沟、塘、河滩,经过填埋改地以后还能不能种?这个问题,历来看法不同。有些人认为第一年不能种;而广大贫下中农强烈要求种,他们说:“见土不种,看了心痛”。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我们不能单纯灭螺而不顾群众的生产利益,应该认真分析各种条件,从既有利于灭螺,也有利于生产出发,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通过反复实践,虚心向群众请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实践证明,有螺的沟、塘、河滩经填埋以后,地势仍比较低洼、潮湿,如果不种,它就会长杂草,反而为钉螺创造孳生条件;坚持种,不断进行犁耕耙耘,变不动土为动土,改变了环境,就不利于钉螺的生长。中溪公社东山坞生产队有一片荒滩,素称钉螺窝。多年来经过反复查灭,钉螺密度已有降低,但由于它仍然是荒滩,始终未能彻底消灭钉螺。一九七一年冬他们改滩造田二十七亩,一九七二年收获粮食二万七千二百斤,这两年多次查螺,都未发现活螺。既灭了螺,又增了产,群众很满意。
种旱粮能灭螺,种水稻能不能灭螺?这是争论的一个焦点。一九五九年,县委曾派出水改旱工作组,在西津公社坞村大队推行水改旱,因为这里地势低,主观上想改旱,实际上仍然长年渍水,不适宜旱作物生长。一九七○年该大队结合治山治水,彻底改变了灌溉水系,全部填埋了十华里长的有螺沟,不仅使原有的三百九十亩水田达到稳产高产,而且将原三百五十亩旱地也改成了水田,单位面积产量当年增加到八百一十斤,超过了《纲要》。
从一九六九年起,经过四年的连续奋战,我县已有百分之九十五的钉螺面积基本消灭。一九七一年以来,没发生一例急性感染病人,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效地保护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