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华北新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04
第5版()
专栏:

华北新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磐石
新闻工作之在华北,和在其他老解放区一样,经过十几年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人民新闻工作的若干基本经验。但由于对这些经验还没有能系统的加以总结,使之更加提高,特别是由于不善于适应目前更加有利的新的条件,以致目前工作的发展不是迅速前进,而表现着某种程度的迟滞。这里我只想就其中较为迫切,而且基本上已获解决或正在解决中的问题,加以介绍,以供各地同志参考。
(一)地方报纸与中央报纸的分工问题?这是一个急需解决而在华北多数省区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来,中央报纸的任务,是反映与指导全国范围的工作;而地方报纸的任务,则是在全国总的形势与任务下,根据本省本市的具体情况与需要,具体地反映与指导本地工作和本地群众生活。华北各地的报纸,本来就是由地方报纸办起的,应该说是早已熟悉了这种情况,而且事实上,有些地方报纸过去办的很出色(如冀中导报、太行新华日报等)。可是在今天新的条件下,这些地方报纸看见各种全国性的报纸以后,便不知不觉地要向大报“看齐”:版面改大了,标题也放大了。不是一面有意识地帮助中央报纸在本地的发行,一面加强自己的地方化,使之更适宜于本地干部和群众阅读,而是怕中央报“抢了自己的地盘”,拚命和中央报纸“竞赛”,争时间,争花样,你有个什么我也有个什么。结果,地方性大大减弱了,赶中央报纸自然也没有赶上。
这次平原日报创刊和河北日报改版时,他们都曾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的帮助之下,决心纠正上述缺点。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河北日报的经验。当做一个地方报纸来说,河北日报虽然直至现在仍有某些缺点,但基本上是办得较好的。它的经验是:第一、显著地登载地方消息(地方消息约占全部材料八分之五),来指导当地工作。为此目的,它的地方报道就紧紧地围绕着省委各个时期的指导重点去组织稿件,同时加强对工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发挥党报应有的指导作用。第二、有计划地发展通讯员,健全地方通讯网。这是报纸获得充足材料的基础。河北日报原有通讯员一万人,其中质量好的,则聘为特约通讯员与特约记者。此外,每专区尚设有通讯社支社(通讯社与报社分立后,支社仍做报社的通讯站),各部门则设通讯委员会及通讯组。这是办好一个报纸极其需要的一种组织工作。第三、根据现有干部数量质量,办四开四版的小报,比较容易做到精选精编,把报办好。因为版面小、标题小,编排形式也易于操纵,不至因稿件不足,使工作被动,版面空洞。第四、新华社电讯的登载,是目前若干地方报纸认为不能地方化的主要关键。他们认为如果把新华社电讯登载出来,则地方稿必然减少,因之,有的地方报索性就不登大的时事消息和邻区经验,或者登的很少。这自然是不对的。在这一点上,河北日报的经验是:根据当地干部和人民的需要,采用了精选缩编的办法,把读者需要知道的,必须知道的,加以通俗化。对于新华社电讯中的长篇言论,则摘发要点,全文另印成活页或小册子,发给县级以上的干部。这样,就很容易地解决了版面小而消息多、干部需要多的矛盾。这个方法基本上是好的。但河北日报在这问题上也还有缺点。第一是缩编的结果,使重要的时事消息,在版面上不突出。这是不对的。缩编不应当降低它的重要性。第二、地方化不是不吸收邻区的经验,也不应误认地方化为农村化,而不注意中小城市的工商业报导。这些缺点希望河北日报和华北各地报纸继续努力,创造更完善的经验。
(二)广播事业的建设问题:广播事业在华北新闻史上是比较年轻的,经验还少。究竟如何办的更好,各地都还在摸索。由于对它过去的经验总结和传播不够,有的地方连门径也摸不着。但今天的条件比之一九四六年九月创设第一个广播电台(邯郸台)时,已经好多了。倘若我们根据过去在困难条件下经营缔造的经验,再吸收今天全国各地好的经验,并充分运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一定会办的更好。
要想办好一个广播电台,根据各地经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广播台本身的建设:今天机器器材比过去容易购置,技术人材比以前多了,因之在这些方面必须单独建设,不要再依靠部队电务部门,更不应埋怨他们不帮助。另外,编辑采访,也必须和报社通讯社分开。过去合在一起是不得已的,今天必须分开。(2)帮助听众收听的工作:有了广播台,但是群众没有收音机,或者不会收听和修理收音机广播台仍然等于虚设。有的城市(如太原、张家口)只有少数收音机,大都放在机关里和高级干部家里,市民有的很少,工厂更少,农村完全没有。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河北省委因此曾派干部到京津代群众买收音机,并且指定各县大量地派人受训,使他们学会录音和修理机器。他们的经验证明,录音员不能文化水平太低,否则不能抄纪录新闻。(3)最主要的还是如何运用广播台使之成为有效的宣传教育工具的问题。在这方面,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作得较好。他们的经验是:第一,必须组织各团体各机关负责同志及各界如工人士兵等来播讲,并经过他们组织群众收听,把广播电台变成一个公共的讲台。如天津总工会筹备会同志播讲,每天收听者有五、六万人。市政工会主任播讲,有些工厂收听者达到职工总数百分之九十五。第二,建立一个广播系统,一个行业设一个广播站,其任务是组织听众听讲和讨论,搜集问题,并与广播台联系,把广播台的工作扩大到各工厂各机关中去。第三,改进与增加文化娱乐节目,这是团结广大听众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天津广播电台文娱节目就占全部节目百分之四十九。第四,设立无线电修理服务部,给群众廉价安装收音机,修理机件,既解决听众技术困难,又建立了自己机关的生产。
(三)报社与通讯社的分立问题:这也是一个长期没解决而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华北各地通讯社虽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毫无例外的一开始就是由报社兼任,实际是报社的采访部(大多数叫通讯部)。由于两者的任务和业务不同,除极个别的情况下统一领导人能够设法适当照顾双方的工作外,一般都是有所偏废。有时通讯部的领导干部强,就把报社强的干部拚命拉到通讯部去,面向总社或主要给总社发稿,使报社的稿件与编辑大感困难。而在多数的情形下,则是通讯社变成报社的“附庸”。最近华北许多地方通讯社的工作,简直依靠剪报纸大样来应付,甚至人员的编制也已名存实亡。许多同志长时间以来总是说干部少,分开后两边都要削弱。这固然有它的道理,但只要决心把机构分开后,干部就会逐渐地充实起来。广播电台分出后的情形就是如此。应当注意的是:在分的时候,领导上必须做到公平合理,无论干部、资料、图书等都应给以适当的底子,不可“一脚踢出去”了事。最近河北日报和新华社河北分社分开,就抽了几个头等干部给了分社,这是很好的。有人主张只要业务编制分开,即使仍住一处同一领导都无关系,以为这只是形式上的问题,这其实是不对的。但是分必须分好。无论在分的过程中或在以后,必须注意彼此的关系,做到团结,这是很重要的。
(四)新闻干部的培养与提高的问题:日本投降以来,随着新解放区的扩大,华北区曾一批一批地派遣出好多新闻干部到新区去工作,这说明华北在培养新闻干部上是有成绩的。事实也证明:愈是肯派老干部出去的,就愈能不断生长起新的干部来;反之,有些地方不肯抽干部或者只抽新干部出去,则干部的提高很难。
长时间以来,华北区较多的新闻机关中,对给予干部以教育和学习的机会重视不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新闻工作较为忙碌与紧张,某些领导同志往往就因此错误地忽视干部的教育。我们以为,除了现有新闻学校,大学里的新闻系,新闻干部训练班等作为专门教育新闻干部外,新闻机关必须有业余学习。石西民同志在一次关于南京新华日报的总结中,曾经痛切地说:“宁肯少出半张报,也要加强干部学习。”虽然在办法上我们不必一定要“少出半张报”,但这种重视学习的精神确实是值得华北各地效法的。无数经验证明:任何机关没有学习的空气,就会缺乏朝气,就会陷于事务主义和无原则的纠纷。究应学习些什么?如何学习?这自然需要解决。但只要决心学习,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有些地区已经摸索了一些经验,比如平原日报在党委及报社负责同志审稿后,如需改写,就指定有关文件,让编辑记者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学习讨论,然后改写稿件,使干部养成经常翻阅文件和读书的习惯。这样,大家感觉帮助很大,经常传达共产党领导机关的意图,邀请省级党政负责同志来报告、座谈(河北日报每周一次),对提高干部、改进工作都有益处。新闻工作者需要时事学习和政策学习,尤其需要理论学习。如果华北的新闻工作者都能把十二本《干部必读》书认真读完,华北的人民新闻工作必然会改变一个面目。
(五)新闻工作的领导问题:一般说,华北各地领导机关,对于新闻工作是重视的,领导也是日渐加强的,如河北省就领导的很好。但确有个别地方,领导很不经常。而且应当说,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具体领导,则大多数地方是很不深入的。这种现象,我们希望各地领导机关予以注意和改进。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主动地使领导机关具体地了解我们的情况,并取得他们的具体领导与帮助,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件事。天津广播台不埋怨领导机关的帮助不足,而用自己工作的成绩来使领导机关注意到广播工作,并给以具体帮助,这种精神,值得各地效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