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革命老妈妈王秋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08
第2版()
专栏:

革命老妈妈王秋莲
王秋莲是当年毛主席亲自培育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乡苏维埃妇女代表。现在是才溪公社才溪大队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几十年来,她紧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艰苦奋斗,深受群众爱戴,人们称她是久经风霜的“不老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来到才溪,领导才溪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队伍。那时,贫农女儿、二十二岁的王秋莲,毅然剪掉发髻,走出家门,拿着梭标去站岗,点起松明做军鞋,唱着山歌欢送丈夫去当红军。后来,她丈夫在前线为革命英勇战斗牺牲了。她继承烈士遗志,和全乡劳动妇女一道,学会了犁田、耙田、莳田,搞好生产,支援前线。
解放后,王秋莲仍站在阶级斗争第一线,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在土地改革中,她积极参加剿匪反霸斗争。党号召组织起来,她带头参加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一心沿着集体化道路朝前走。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王秋莲积极参加革命大批判。在批判会上,她用今昔对比的铁的事实驳斥林彪一类骗子诬蔑大好形势的反动谬论。在一次山歌批判会上,她唱道:“林贼一伙罪滔滔,才溪人民怒火烧,毒蛇出洞打七寸,恶狼落网剁千刀。”
王秋莲今年六十多岁了。她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多少个寒风凛冽的严冬,多少个烈日当空的酷暑,她和社员们风里来,雨里去,朝气蓬勃学大寨。
去年夏收夏种刚结束,队里组织了一支青年民兵突击队在晚上耘田。大家怕王秋莲也来参加,都瞒着她。可是到晚上,当突击队员们来到田头时,王秋莲早已点着松明干开了。她一连五个夜晚和突击队员们实实地干。
集体生产一年一个变化,怎样把步子迈得更快些?王秋莲一直在想着这事。去年冬天,她和队干部商量,趁冬闲时节,集中劳力,把大余坑二十多亩低产山垄田进行一番改造。王秋莲带领全队四十多个妇女劳力,发扬当年才溪妇女耕田队生产支前的革命精神,顶严寒,踏冰霜,在大余坑摆开了改造低产田的战场。田土瘦薄,王秋莲带头到山边路旁铲草皮,熏烧草皮土做肥料。田边的水圳淤塞了,她挥舞锄头开水圳,挖排洪沟。大家劝她:“秋莲婆,你年岁大了,要注意身体。”她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有多大力挑多重的担。”
“毛主席教导记在心,两条路线要分清,高举红旗跟党走,红色江山万年春。”这是王秋莲用来教育年轻一代经常唱的一首民歌。这个饱经风霜的共产党员,回忆战斗的峥嵘岁月,深深懂得: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教育下一代。
近年来,才溪大队涌现了一批年轻新干部,王秋莲随时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回乡知识青年刘育森,当上干部以后,经常泡在会议里,深入群众参加生产劳动少了。王秋莲看了十分着急。一天,她把刘育森带到毛主席当年召开调查会的“列宁堂”,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她拿出当年苏区干部穿的草鞋,讲述苏区工作人员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事迹。刘育森深受教育,决心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接好革命班。从此,他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贫下中农夸他和当年苏区干部一个样!
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走访这位革命老妈妈的青年人越来越多,王秋莲把这看作是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机会。人民解放军来到才溪学传统,王秋莲总是象当年慰问红军一样,带着妇女们为亲人送柴送菜洗军衣,把一双双布草鞋送给子弟兵,勉励解放军战士脚穿“红军鞋”,永走革命路。一队队红卫兵、红小兵来到她的家里,她热情接待,给孩子们忆当年,讲传统。为培育革命后代,王秋莲真是费尽了心血!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