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普通一村 请看一九四九年东北农村是在怎样改变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05
第2版()
专栏:

普通一村
——请看一九四九年东北农村是在怎样改变着——
吴少琦
这不是什么突出的典型调查,只是记述一个工作一般,生产条件一般的普通村子——松江阿城哈店区双合村的一些一般材料,让我们看一下一九四九年东北农村面貌是在如何改变着。
一、三多
双合村去年有三多:添新车的多、买新马的多、要盖新房的多。
站在通往县城的大道旁,常常会看见崭新的花轱辘大车在奔跑,刚刷上的桐油在阳光下黄登登地闪着光。“车老板”,也是车的主人,穿着白板的大皮袄跨在车沿上,鞭子打的“叭叭”响,洋洋得意地在听着辕马身上的铜铃声。如果在村子里绕上一周,你又会看见:几乎是家家门前都搭起一个马厩,马主们——以前的“劳金”(雇工)或“地户”(佃户),在忙着给它们铡草;在用铁篦子给它们梳毛。在村政府或是村长的家,不断地有人去登记,要求政府帮助买房木,今年开春要盖新房子。去年冬,这个四百多户的行政村,竟有二百多户叫村上给“联络”房木,今春打算盖新房;前年,全村盖新房的只四家。从打完场到下雪,全村添了十四辆新大车,在这以前买的还不算(前年,全年只添四辆新车)。马——仅仅一个双井屯,在最近五十多天里,贫雇中农就买来二十二匹,最近,王金禄(雇农)又带着大家的钱去拜泉,这回计划牵回十二头。雇农刘连升得意地歪着嘴对我说:“去年冬末咱屯子贫雇农的牲口就买齐了!”村长邢彦春说:“平分土地的时候贫雇农翻了身,去年家底厚起来了!”他的话,概括了老乡们的快活心情。
二、棉袄的故事
三合屯吴喜廷——一个扛了二十二年活、三十五岁的农民,三年穿的是三样棉衣,一九四七年:没换,旧袄旧裤对付了一冬,前年:买了点最贱的、稀得像药布似的土布,换上了新裤袄,但里子还是旧的,去年:穿的是三万一千一尺的蓝斜纹布——这是合作社里顶好的布啊!里边还吊上了老羊皮。他描述这三年的生活变化情形说:“一九四七年是两头顾不上,吃穿都犯愁,前年是两头顾一头,吃的还对付,去年,两头可就都顾上了!”前年他这七口之家只有两个干活的穿着棉衣,女人、小孩是围着破被过的冬,去年,用粮换了五十多尺布,一家大小都穿的厚厚实实的。前几天,他卖掉分来的一匹老马,又贴上几个钱,要买一匹好的,今年还计划开一块荒地,他说:“有地有马就有了家底子!”
再看双井屯的张惠有吧!比较起来他家似乎比吴喜廷好的多,前年全家八口还都有棉衣,但,只有他父子两个是新布的;去年,全家“里外三新”,他本人,穿上了从百货公司买的苏联式工人服,脚底下是新靰鞡,白腿绊,头顶上是大耳扇的狗皮帽,“这小伙子真带劲啊!”人们见了他都这样挑逗他几句,他自己也在合作社的柜台前尖声嚷着:“往年老是夏天穿棉的,冬天穿单片儿,钱老是他妈的紧,换的总是不应时。去年?穿上他妈两套。”因为,他把前年的旧棉衣也套在里边了。
雇农李贵林骄傲地告诉我:“去年咱这个屯子看不见穿破衣裳的了!”是的,前年,这村里随时能看见穿破棉袄的大人和光着屁股的小孩,今年看不见了;前年,三合屯三分之一的人没穿上棉裤,去年没有了。合作社新来四十件大皮袄,一下就被买光,没买着的就埋怨合作社“缺货”。
三、“给共产党登登报!”
这样的日子从那来?老乡们很清楚:
“若讲登报啊,我看应当先给共产党登登报,没有共产党和政府就没有这个日子!”这是农民刘占元的一段话。
劳动模范刘希武也开了腔:“市价豆子四千二,国家收就给四千六百五,布和盐再一贱,老百姓这就得劲了……”。
一向是“话不多”的老农李贵林也慢声慢语地讲起来:“掏良心话,不是摊上这个好国家,你怎么勤劳也不行,去年比前年公粮又少拿了一石三,这么一减,老百姓就得着好处了!”
在这个村,你和任何一个农民讲起去年的日子,他们都会把你引向这样的结论。农民们从这些活生生的事实里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认为:“共产党号召做的事,照着做没有错”,村干部常叨咕:这时候工作好做了,去年春天成立起来的合作社只有一千四百万元的资本,这一次扩股,一下增加到一亿四千多万,去年春天动员入股时,有的是咬着牙拿出的钱,还说什么:这钱就当作舍给庙上啦!如今不同了。
四、今年生产劲更足了
有了这些底子,农民们对今年更是充满了希望,张惠有说:“瞧瞧这个日子,往后是愈过愈好啊!”
村子里到处堆的高高的粪堆,老乡们用锹把它修理的有棱有角,非常整齐,三合屯已有四、五家开始往地里运了;有的老乡嘱咐合作社:办完年货就预备豆饼吧,别怕多存,愈多愈好!
准备今年大生产的劲儿,现在就鼓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