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江苏昆山县委依靠群众大办社会主义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17
第3版()
专栏: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江苏昆山县委依靠群众大办社会主义农业
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江苏昆山县西宿乡两年实现合作化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在毛主席的光辉批示指引下,昆山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奋勇前进。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批林整风运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进一步迸发出来,大办水利,大力改变生产条件,使农业生产达到了新水平。一九六九年以来,粮食年年增产。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一百六十八斤,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了三百五十五斤。全县四十四万农业人口,去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四亿一千万斤,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一亿一千多万斤。社员收入也显著提高。今年双季早稻产量又创造了当地历史最高纪录。
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
“不要脱离群众,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要使群众中蕴藏着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挥出来,领导者必须善于发现这种积极性。
昆山县位于太湖流域下游,境内湖泊密布,河道交错,三十万亩水面穿插其间,是一个低洼水网圩区。多年来,全县人民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兴修农田水利,生产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不能大踏步前进。
那时候,有的干部总是说:“昆山田多劳力少,搞生产够紧张了,哪有力量去大搞水利。”他们总是认为农田水利只能小干,不能大干;生产条件只能修修补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根本原因,就是未能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不相信群众的力量。党的九大以后,县委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坚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群众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的迫切要求,也有实现这个愿望的强大的集体力量。他们经过调查研究,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
毛主席表彰过的西宿乡,原来土地高低不平,河道排灌不畅,经常受涝受旱。那里的干部,在毛主席光辉批示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搞水利建设,使百分之九十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一九六八年以来,全大队粮食亩产连续五年超千斤,每个劳动力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千斤。——这就是本质,这就是主流,代表着群众前进的方向。
昆北地区的陆桥公社,是全县的“盆子底”,田多劳力少。解放前三万多亩土地,有百分之四十是荒草滩,是全县有名的“三低”地方(地势低、产量低、生活水平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这里的干部,紧紧依靠群众,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使“三低”的穷地方变成了米粮仓。一九六八年粮食亩产超《纲要》,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达到千斤以上,比解放初增长四倍多。——这又是从本质上显示了群众的积极性的一个实例。
昆山县委运用这类典型事例,发动干部和群众狠批林彪一类骗子的反动“天才论”和“群众落后论”,深刻地教育了广大干部,特别是那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他们清楚地看到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极大积极性,了解到了群众要求迅速改变当地面貌的迫切心情。只要抓住这个本质,相信和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促进农业大上快上。
充分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最集中地体现了群众利益的,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发动群众大搞水利建设中,昆山县委注意抓大事,促大干,坚持向干部和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充分地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一九六九年,昆山县决定疏浚昆北地区的杨林塘,使阳澄湖水直泄长江,提高泄水流量,减轻洪涝威胁。工程一开始,他们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教育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教育,激发了大家治水的积极性。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挑了七十七万土方,在兄弟县的配合下,二十多公里长的杨林塘疏浚工程胜利完成,实现了昆北人民多年来的愿望。
一九七二年春天,昆山县疏浚石牌镇市河束水段工程时,为了胜利完成这项工作量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水利建设,县委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狠批林彪一类骗子反动的“天才论”和“群众落后论”,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力量,思想大解放;使干部看到群众的力量,作风大转变。全县把石工、木工、泥水工和技术员组织起来,边学边干,建成了第一座自办的三十五米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拱桁架桥;同时在河道两旁砌起了长五百多米的石岸。各公社、大队也自力更生地培养了四百多名“土专家”,基本上能够担负起社队自办的中小型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这一年全县建成的五十多个机电排灌站,多数是社队“土专家”和群众自己建造的。
几年来,昆山县人民打了一个防洪泄水的大胜仗。现在,这个水网圩区大大提高了防洪抗涝能力,基本上达到了“挡得住,泄得快,排得出,降得下,灌得进”,保障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今年六月中下旬,连续降雨二百多毫米,但是地势低洼的昆北地区六个公社近二十万亩水稻,不仅未因涝减产,亩产量反而比去年显著增长。
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
“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昆山县委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加强对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为了很好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昆山县委十分注意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他们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发挥新老干部的作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石牌公社毛许大队,原来由于领导班子缺乏战斗力,成为有名的后进大队。一九七二年初,在县委的帮助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整顿了领导班子。大队和各生产队干部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带领群众奋战两年,跨进了先进行列。
这几年,县委负责同志还分别到不同类型的单位去蹲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造改变本地面貌的先进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到正确的方向。
处处爱护群众的积极性
“我们应当爱惜农民和干部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不应当去挫折它。”
群众积极性越高,县委越是爱护群众的积极性。他们热情支持群众的新创造,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干群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昆山县渠道如网,需要大量的砖、石、木、水泥等建筑材料。原来,灌渠上的支斗门,是用砖砌成的,闸门是木板的,每只要花十多元钱,还常常漏水,也不能搬动。城南公社团结电灌站的职工和贫下中农管水员一起,制成了一种水泥结构的支斗门,省料、省钱、省水,每只造价比原来降低一半多。昆山县委认为,支斗门虽小,群众的创造精神要大大发扬。他们及时召开现场会,认真地推广了这个经验,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和资金,提高了灌水质量。领导积极支持新生事物,珍视群众的创造,更加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
昆山过去本是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地区之一。为了保障群众的健康,他们结合大搞水利,发动群众,打了三个灭螺战役。同时,组织四百多个治疗组,防治血吸虫病,共治疗了四十四万多人次,使大批劳动力恢复了健康,身强力壮地投入了生产。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