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对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应有的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05
第5版()
专栏:

对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应有的认识
张光复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人民,无可讳言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应该尽可能的协助国家政策之完成。但协助决不是被动的,而是要主动的站在主人翁的立场去了解政策的内容,然后实心实意的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体利益,目前利益服从永久利益的精神,去推动它,使它成功,这样,才不致于有一丝一毫像在过去国民党反动时代“被动服务”的苦恼存在心里。
自从政府公布了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之后,全国各地人民,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拥护情况。从古以来,可以大胆的说,中国没有一个反动政府,是肯说实话的;没有一个反动政府,是肯为人民打算,实事求是的去克服困难的;没有一个反动政府,是说得到做得到的。也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毛主席,在中央政府委员会议上,以真诚切实的语气,公开的向人民宣布:“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这掷地有声的三句话,一句比一句响亮,一句比一句斩钉截铁,不仅震昏了国内匪帮残余,也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同时每一个进步的同胞,也都被这三句话兴奋得更有信心更加振作起来了。
关于认购胜利折实公债,如果仅着重在“放债”“取利”“保值”数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明了胜利折实公债在目前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对于折实公债政治的认识,才会知道认购公债是人民应尽的责任。
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公债呢?陈云副总理在报告中说得很明白:“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弥补财政赤字基本的方法除增加税收与紧缩开支外,发行通货和发行公债,这两种方法比较起来,无疑的,以发行公债为最好,为最对人民负责的。但我们中国,由于过去发行公债,不论它是什么名义,都不是为人民利益着想,而是官僚资本家投机的工具,对人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惨痛的史实,致使善良的人民对公债的真正意义无从认识,以致蓦然一见到公债两个字,难免会发生一些疑虑。这儿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人民政府发行公债和过去反动政府发行公债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第一、我们先看一看过去反动政府发行公债的步骤。第一步先向国家银行抵押通货,于是先就造成了通货膨胀;第二步,在市场上作为投机的对象,投机商人又可以拿来抵押于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又可以拿它抵充存款准备金,于是循环周转,又造成信用膨胀。结果是公债发行愈多,膨胀得越利害,债台越筑越高,永无还清希望,弄得最后一文不值。反动政府对公债既不负责任,也不守信用,人民无处申冤,只好让公债在手心里腐烂。而人民政府发行公债,情形则完全不同。承销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工商业及一般富户,同时又明令公债不得代替货币流通市面,不得向国家银行抵押,并不得用以作投机买卖。这样;一定可以紧缩信用,制止投机;另一方面使得大量通货回笼,成为抵抗通货膨胀有力的武器,从而稳定物价逐渐解除财政上的困难。至于负责不负责,有没有信用,只要看看折实储蓄办理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了,尤其是东北的折实公债,更是一个好的证明。
第二、在币值不稳定的情形之下,反动政府为了推销它的公债,常是拿什么美金英镑来做钓饵,准备金究竟在什么地方,人民是不许过问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外援上,发行公债根本并不是为了建设。人民政府怎样呢?发行公债的原因,是由于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解放战事未完全结束,致使军事费支出较多,第二是对生产事业的投资所引起,但前者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性的投资,战争胜利结束,生产事业才会有保障,意义是一样的。发行公债的目的,是在迅速解放全国和迅速恢复生产加强经济建设。由于它的革命性与建设性,在人民自己的政府所控制之下,军事胜利和生产恢复,就是有力的保证。以实物为计算标准,就是表示丝毫不依赖外援。在国家方面和人民方面是公私兼顾的。
第三、反动政府的公债,是用高利的方法来引诱推销的,向市场抛售时,有相当大的折扣;使经手推销公债的银行可以从中牟利,并用作投机的工具。人民政府的公债则是按照实物的平均价格折合金额为收付的标准,决不应有折扣的。且根本不许在市场上作投机买卖。它的推销方法,完全是由于人民觉悟性的提高,认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了解公债与建设新中国的关系,而自愿的认购,并自动的替政府推销。这并不是过高的空想,翻开报纸看一看,在折实公债还没有发行的今天,已经满是各地预购的消息了。
了解了胜利折实公债与过去反动时代的公债本质上的区别,便会更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信心。但反过来看一看,发行折实公债会不会有人怀疑到可能发生一些困难问题呢?
第一、也许有人会怀疑到:“发行的数额太多了吧?不是城市人民所能担负得起吧?”这一层,我们只要看一看比例的数字,就可以明白了。按照薄一波部长的说明:一九五○年度的财政赤字占总额的百分之十八点七,依靠发行公债,只解决赤字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四,约合税收数目的百分之十八强,不到五分之一(税收原数是占总额百分之三十八点九)。这就是说,只要工商业比照赋税的五分之一来认购折实公债,便可以全数销纳了。但政府何不干脆增加五分之一的税收,省得发行公债的麻烦呢?这,薄一波部长也有说明:“按抗战前各种材料统计,税收的比例数,还应该增大,但一因各大城市解放不久,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二因人少经验差,一时还做不到,……而税收中有不少基本上还是由消费者负担的,其中主要的,还是农民。”发行公债的对象,主要的是城市工商业,也是为了负担的合理。
其次,也许会有人说:折实储蓄,不过是三个月的期限,尚无碍于资金的周转;折实公债的期限,是一年到五年,有些工商业岂不要感觉资金冻结的苦楚么?诚然不错,有些工商业及富户会因购买公债而感到资金周转的困难,然而正因为如此,物价才能得到相当的稳定,人民大众才会有益。换句话说:由于发行公债,一方面政府减少了发行通货,另一方面,市场上也减少了大量游资的活动,对国家,对人民,无疑的是会有好处的。至于正当的工商业,如果确属必需,政府对于他们会有生产贷款及其他的便利,所以发行公债并不会影响正当的生产事业,相反的,发行公债可以稳定物价,而物价稳定对于正当的生产事业是绝对有利的。
再次,又有人会想到,这些年我国不断的遭受天灾人祸,在全国经济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似乎不应当再加重人民的负担了。这一层,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了迅速解放全国和迅速生产建设,目前人民增加负担是不得已的。前面说过,如果不发行公债来弥补一部分财政赤字,势必只有走增加税收和发行通货两条道路,前者实际上负担者还是消费的人民,后者人民的损失更大了。因为:“币值下跌的结果,其下跌部分的币值,是全部损失了的。购买了的公债,在一时算来是负担,但是究竟可以还本得息,不是一种损失。如果发行公债缩小赤字的结果,使明年的币值与物价情况比今年改善,则非但对于全国工资生活的劳动人民和军政公教人员有好处;而且对于工商业的正常经营,也是有益的。所以从全体人民的利益说来,发行公债比之多发钞票要好些。”(陈云副总理的报告。)
也许又有人会想到有钱的人不一定会肯拿出钱来认购。关于这一层,我想除了某些思想根本是反动的——不信任人民政府——之人外,只要稍有理智的,便不难明白这等于是一种付息的折实储蓄,是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的。这比起囤积物资,利益大多了。私囤物资,不仅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而且在囤积方法上说,不但须担负保管的费用,更保不住有质和量的消耗损失,与其担负这么多顾虑,何若把资金走这一条正当的出路呢?
总之,这次发行公债,是解决国家一时的困难,保障人民永久的福利。这是胜利中的困难,是绝对“有办法的!有希望的!”我们新中国的人民都应勇敢的担当起一切必要的胜利负担,克服掉将要一去永不回的胜利的困难。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应该自动的扛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