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岸上”指导与“下水”指导相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19
第2版()
专栏:

“岸上”指导与“下水”指导相结合
指导学生作文犹如教人游泳。游泳教练既要在岸上向学员讲清游泳要领,也要亲自下水指导。我们语文教师也应学习这种方法,不但要有计划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讲授写作知识,而且要同学生一道习作,写点东西给学生看看,来一个“岸上”指导与“下水”指导相结合。教师“下水”,既可以提高教师本人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又可以使教师为指导学生写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可以拿自己的习作作为学生的一种较为贴近的借鉴。
我除写了一些学习笔记、总结报告、通讯报道外,基本上做到学生写一篇作文,我也写一篇习作,象数学教师做习题、理化教师做实验一样。这些习作写好后,当然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同学生交流、分析、比较。一次,我将三篇素材相同的作文发给学生,要他们加以分析比较。第一篇《记学农劳动中的一件事》,是一个学生写的,叙述两位同学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烧开水给大家解渴,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我根据学生作文整理改写成第二篇作文,但内容单薄,象张表扬大字报。第三篇是我经过调查研究后写的,题目是《他俩为啥“迟到”》,不但把事情交代清楚了,而且表扬了他们关心集体的高尚风格。学生边读边议,还共同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大家觉得,这样学习写作,效果比较好。
教师的习作,既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学,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故作惊人之笔。为了教育学生养成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我还常常现身说法,将自己改得一塌糊涂的一稿、二稿以至七稿、八稿一齐拿出来给学生传阅,使他们体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游泳教练下水指导,不一定每次都要游完全程,可以只做一两个示范动作。语文教师“下水”指导,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写好一篇,也可以只写一点片断,或开头,或结尾,或重点段落,同学生交流。一次,我要求学生写小字报给我提意见。好些学生批评我有时着急,发火,一份小字报的标题就是《请别发火!》。这些小字报贴上墙以后,我在班会上热情地肯定了他们的意见,又在作文课上指出,有些文章对发火的危害性还分析得不足:有的只说到我发火会影响健康,劝我“保重身体”;有的只说到发火会引起同学反感,影响师生关系;有的说我有一次“拍桌子”,是“不爱护公共财物”,等等。我改写了一份小字报中的一段,其中引用了毛主席关于“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和“说话和气”等教导,分析教师对学生发火实质上是师道尊严的表现,不但不利于搞好师生的革命团结,而且不利于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这样,帮助学生学习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一年多来,我坚持了“下水”指导。这比单在“岸上”讲讲写作常识,读读学生作文,要多花一点力气,多费一点脑筋,甚至还要多担几分风险。但是,我觉得,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需要出发,还是应该经常不断地鼓足勇气搞下去。
江苏镇江四中语文教师 尤仿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