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长城脚下练兵忙——解放军某部帮助民兵训练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20
第3版()
专栏:

长城脚下练兵忙
——解放军某部帮助民兵训练的故事
长城脚下,北京市昌平县桃洼公社松峪大队民兵连,紧张地进行“土法”打坦克训练。当你走进训练场,会听到解放军同志热心帮助民兵训练的许多动人故事。

女民兵刘淑贞,刚刚十七岁。她年龄虽小,但练武的劲头可真大。有一次训练用挂钩法打坦克,她的炸药包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怎么也挂不到坦克上去。淑贞十分难过。解放军同志也为她着急,都在想办法帮助她。
一天晚饭后,某部副团长李青山,看见刘淑贞还在训练场上独个练习,心里十分感动。李副团长走过去,手把手地给她纠正动作,并亲切地对刘淑贞说:“打坦克要有个猛劲,还要有个巧劲,要注意掌握动作要领。”经过李副团长的指点,刘淑贞练起来顺手多了,可还是掌握不准动作要领。李副团长接过炸药包,亲自做起来。他一会儿卧倒在土坑里,一会儿跃起向坦克飞奔过去。到了坦克前,他把药包挂上去,摘下来,再挂上去,再摘下来,一边做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刘淑贞一丝不苟地用心学着。
在李副团长的热情帮助下,刘淑贞经过几天刻苦练习,已能熟练地往坦克上挂炸药包,掌握了在地形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用土办法消灭坦克的本领。

一次,民兵孟宪生把炸药包准确地夹在“敌”坦克的叶子板上,“敌”坦克凭借地形,猛地颠簸一下,把炸药包甩下来,继续向我军阵地疯狂冲来。小孟抱起炸药包还要冲上去,可是“敌”坦克已经跑远了。
解放军战士赵增楼看到这种情形,心想:“敌”坦克把炸药包甩下来,说明夹板禁不起剧烈颠簸,打起仗来就会放跑敌人。怎样想点法子,制造出适合坦克运动特点的夹板呢?小赵找到小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小孟没有完成训练任务,心里很难过。听小赵一说,高兴地叫道:“对,决不能叫敌人的乌龟壳活着爬回去!”
从此,小赵和小孟就成了“改革迷”。吃饭时,两个人还用筷子摆起来研究。几天以后,两个人眼熬红了,办法还没想出来。一天,小孟忽然想起钓鱼的钩上有一个倒刺,只要鱼上钩,任它怎么挣扎,也跑不掉。他紧皱的双眉顿时舒展开了。对!在夹板两侧各安上一个倒刺,不是就不怕坦克颠簸了吗?他把这个想法和小赵一商量,小赵也说:“好!”两个人立即动手,很快制出了样品。下午,他们带着改装好的炸药包来到训练场。“敌”坦克拖着一股浓烟,又轰隆隆地开过来,小孟准确地把炸药包夹在坦克叶子板上。这一回,炸药包就象铁钉钉木板一样,死死地咬住不放。尽管“敌”坦克拚命地左摇右摆,不住地上下颠簸,终究逃脱不了毁灭的下场。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