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访冷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28
第2版()
专栏:

访冷湖
冷湖,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一个小镇。解放初期,有一批地质勘探工作者,住在这个约五平方公里的无名湖畔,由于这里天气很冷,又荒无人烟,便把它命名为冷湖。如今的冷湖,已一改当年的面目。井架林立,机器轰鸣。总计约达六十多万平方米的机关、学校、商店、医院、文化宫、厂房和居民住宅,平地崛起,毗连成片。每天从早到晚,各种车辆川流不息。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中,冷湖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家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鼓足干劲,艰苦奋斗,开发地下资源。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冷湖建设得认不出来了。
一九七○年冬,冷湖镇革委会组织了八名工人,扛着一顶旧帐篷,几把铁锨、铁锤和钢钎,爬上了冷湖附近的雪山。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搭起了帐篷,投入了“开发矿业”的战斗。
云母矿一般深埋在纬晶岩和石英岩中。开采云母,要劈开岩石,才能找到矿体。这个镇办的小型云母矿,起初完全是用铁锤加钢钎的方法开发的。以后增添的一些重型设备,也是全靠人力运上山的。现在,当人们沿着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爬上海拔四千多米高的采矿点,看见铺设在这里的道轨和停在上面的矿车,很难想象采矿工人是怎样用肩膀把这些设备抬上来的。几年来,这个矿的工人们开山劈岭,搬开三、四万立方米岩石,为国家采出了一百六十多吨云母矿。
冷湖镇附近的一望无垠的昆特依盐池,早年是个很大的盐湖。经过漫长的岁月,一层雪白晶亮的芒硝和盐粒的混合物,凝结成岩石一样坚硬的盐盖,把湖面严严实实地覆盖住了。
昆特依盐池坚硬的盐盖,起伏不平。开发芒硝矿,先要在这种盐盖上开出汽车便道。去年六月,人们冒着盐池上特殊的酷热,用钢钎和榔头,象石匠凿磨盘一样,一点一滴地把盐盖上的楞坎敲平,然后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砂土垫成路面。这些开路先锋,白天奋战在几十度的高温中,夜晚露宿在零度左右的盐盖上。在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的大力支援下,他们终于开出了一条十五公里长的简易公路,打赢了挖矿战斗的第一仗。
踏勘小组驾驶着一台履带式拖拉机,深入盐池腹地去踏勘。拖拉机艰难地行驶在盐盖的楞坎上,一上一下地前进,就象一叶扁舟飘浮在大海的怒涛之中,时隐时现。在这种条件下,拖拉机一小时只能前进两三公里,而他们每次出去踏勘,往返都要颠簸六、七十公里,吃喝都在野外,终日不能休息。
盐池上无遮无掩,一天到晚风不断。为了创造筛选的条件,早日生产出芒硝,职工们用装着原矿的麻包,在盐盖上垒成地窝子,找来一张破篷布作屋顶,把铁筛子吊在中间,用人工摇铁筛的办法选矿。从去年六月以来,三十几个人艰苦奋斗,为国家生产七千多吨芒硝。
党和政府无微不至地关怀生活在戈壁滩上的人民。走进冷湖镇商店,这里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共经营着三千三百多种商品。人们可以吃到冷湖镇自己制作的各种新鲜可口的糕点,也能够买到东北的苹果,海南岛的香蕉,河北的鸭梨,福建的蜜桔。
如今的冷湖镇,已经成为柴达木盆地的一颗明珠。冷湖人民在十大精神鼓舞下,正奋发图强,继续大踏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