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赞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28
第3版()
专栏: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赞歌
肖穆
一九七三年重新摄制的革命现代京剧彩色影片《海港》,在还原舞台的基础上,发挥电影艺术的特点,把环境气氛的时代特征刻画得更加鲜明、浓烈,使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国际主义的主题思想体现得更为突出。
片名字幕淡出之后,呈现在银幕上的,便是雄峙于黄浦江畔的上海港的繁忙景象:江上,千轮万船;岸边,吊塔林立。高悬着“总路线万岁”红色标语的铁塔,巍然耸立。汽笛长鸣声中,吊车频频起落,高志扬正率领装卸工人们,通过一包一件的装装卸卸,把中国人民支援世界革命的深情厚谊,送往四面八方。影片一开始,就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广阔地延伸、丰富了舞台布景,展现出一卷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征鲜明的画幅。基调明朗、气势磅礴的社会主义码头风光,形象地烘托着英雄的装卸工人“左手高举粮万担,右手托起千吨钢”的豪情壮志,揭示出平凡的装卸工作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密切关系。
影片《海港》集中描写了以方海珍为代表的码头工人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阶级敌人破坏国际主义的斗争。要表现出国际主义的主题,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影片紧紧抓住这个纲,在环境气氛刻画上,结合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细腻、准确地勾画出一幅幅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画面,用以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影片通过天色的明暗、水流的急缓、云彩的浓淡、江风的徐疾……等多种变化,与贯穿于全片的阶级斗争风云的变幻相呼应,使我们透过视觉形象更加深切地体验到,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过程中必然充满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征途上,处处有阶级斗争”。
方海珍领受了突击抢运援非稻种任务上场之前,钱守维正欲乘台风雷雨即将到来之机制造破坏事故,突见方海珍自远处走来,不禁一惊,随即鬼鬼祟祟地溜走。这时,江风渐炽,远雷隆隆,预示着一场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就要来临。镜头从“亚非拉团结斗争”的巨幅宣传画拉出,方海珍迎着阶级斗争的风云,踏着明快清新的音乐节奏,快步出场。这里的环境气氛充满着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有力地烘托了方海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牢记党的基本路线的战斗风貌,点明了国际主义的主题。
深夜翻仓,方海珍敏锐地识破了钱守维的阴谋勾当,同这个阶级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全片矛盾冲突的高潮。这时,镜头通过仓库大门,多次着意渲染自然天候的急剧变化,夜空乌云翻滚,疾风猛卷急浪,电闪划破长空,雷霆震撼海港。强烈的视觉形象为方海珍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阶级敌人坚决斗争的英雄气概,更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接着,高志扬在雷电交加,风暴雨骤的气氛中,唱出了“明知惊涛骇浪险,偏向风波江上行”这段高昂激越的快板,决心飞舟出江,追回散包。银幕上的雷吼、电掣、雨急、风狂,赋予我们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把以方海珍、高志扬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耿耿红心,完全彻底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伟大胸怀,抒发得格外感人肺腑。
方海珍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团结、教育自己的同志和战友,终于战胜了阶级敌人的多次破坏阴谋,胜利地完成了援外任务,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凯歌。影片结尾,从塑造英雄形象和突出主题思想出发,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描绘了一连串构图优美、色彩和谐、含意丰富的画幅。先是在庄严的《国际歌》乐曲声中,一组造型雄健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雕塑群象,从我们眼前徐徐掠过。它与影片开始的那幅“亚非拉团结斗争”的巨幅宣传画首尾呼应地再次强调了国际主义主题。当高志扬追舟胜利归来,赵震山带回敌人落网就擒的消息,方海珍收到满载援外物资的外轮已按时开航的电报,英雄的装卸工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齐声欢呼:“毛主席万岁!”这时,影片在曙光微露的天色中,拍摄了人群欢乐地奔向行将日出的东方。然后,透过人物的逆光背影,广阔地展现了朝霞万朵、波光粼粼、红旗招展、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壮丽景象。接着,又正面表现了方海珍和码头工人们一起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高唱“码头工人跟着党”的热情颂歌。影片这里对光、色、景物的处理,紧紧围绕着人物,浑然一体,光色层次清晰,艺术意境深远,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环境的时代特征很好地统一在一起,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胸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正继续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履行自己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高举红旗奔向前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