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28
第4版()
专栏:

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访问记
最近,我们访问了甘肃省最西部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纵贯全境的阿尔金雪山,冰峰横空;山脚下广阔的牧场上,绿草如茵,牛羊、骏马成群;一队队骆驼,从四面八方穿山越谷而来,驮着大捆的羊毛和其它畜产品,到民族贸易公司的收购点去交售,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没有温暖的太阳,阿尔金雪山流不下清泉;没有春风,草原上长不出绿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把阿克塞草原照耀得生气勃勃。这里,到处风展红旗,人欢马叫,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新生的草原
解放前,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惨遭蒋介石、马步芳匪帮的血腥杀戮,饱受头人牧主的压榨掠夺,人口减少,濒于灭绝的边缘。那时的阿克塞草原,“风吹石头跑,人比黄羊少”,一片荒凉、恐怖。
红旗举,天地变,阿克塞换了人间!共产党、毛主席把哈萨克族人民从火坑中拯救出来。党和人民政府无微不至地关怀哈萨克族人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发展生产。一九五四年,这里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经过反封建斗争,实现了合作化、公社化,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阿克塞草原更加繁荣兴旺。各族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更加高涨,牧业生产迅速发展。一九七二年牲畜存栏数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一番,比解放前增长了二十一点七倍。社员分配比公社化第一个分配年净增三倍。现在,这里户户有存款,家家有缝纫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毡房里有了半导体收音机,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世世代代马背为家的哈萨克族牧民子弟上小学、中学。全县还先后有一百三十四名哈萨克族青年到中央和西北民族学院学习。医疗保健事业也迅速发展,全县已形成了由县卫生院、公社卫生所和生产队保健员组成的三级保健网。过去那种“只见娘怀胎,不见儿叫娘”的悲惨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在阿克塞草原,我们驱马访问了很多哈萨克族牧民的家庭。民主公社三队贫苦牧民出身的共产党员阿赞,从十岁就给牧主放牧,十六岁逃难来阿克塞,被蒋马匪帮抢劫追杀,在甘肃、青海、新疆一带的高山深谷中流浪,吃尽人间苦,解放前夕从青海逃回阿克塞时,全家只有一头光背的瘦牛。现在,阿赞全家十口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他是模范放牧员,一九六五年光荣地被选为哈萨克族牧民的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救星毛主席。文化大革命以后,他的大女儿上了甘肃农业大学,儿子上了中学。去年全家分了二千多元余款,毡房里摆满了绸缎被子、毛毯、缝纫机、收音机等生活用品。一代新人在成长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草原上的一代新人,象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们访问了阿克塞草原上第一个女放牧员哈弟卡。她今年才二十二岁,已经放牧十几年了。是她,第一个冲破哈萨克姑娘不放牧的陈规旧习,从父亲手里接过牧羊鞭。一九六八年,全县大规模进行绵羊改良时,又是她,不怕别人议论讥笑,积极学习人工授精技术,成为草原上第一个女配种员。一九六九年,哈弟卡成了草原上第一个女生产队长。一九七一年,这里持续九个月大旱,牧草不足,她赶上羊群走进深山,白天放牧,夜间和羊群睡在一起,使集体的羊群膘满体壮。一九七一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哈萨克牧民,平时他们象哈弟卡一样,勤勤恳恳为革命放牧,而当革命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英雄。
一九七○年夏季,阿谢凯、萨尼亚父女赶着羊群,来到阿尔金山下的海拔三千六百多米的风蚀沟草沟。七月十五日清晨,气温突然急剧下降,狂风卷着雹雪,铺天盖地袭来。刚剪过毛的羊,被雹雪打翻在地。阿谢凯父女,奋力把惊散的羊群赶在一起,用双手扒出埋在积雪中的羊只,脱下身上的棉衣盖在羊身上,自己穿着贴身的衬衣,继续抢救羊群。等到队里其他社员赶来营救时,他们已经冻得脸色铁青。大伙劝他们回去,阿谢凯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管我们,救羊要紧。我要用生命保护集体的羊群!”经过阿谢凯父女和大家的抢救,集体的羊群得救了,可是英雄的父女却牺牲了。
阿克塞各族牧民都把阿谢凯父女的英雄事迹记在心上,以他们为榜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民族团结的红花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居住着哈萨克、汉、蒙古、回、维吾尔等族人民。在旧社会,阿克塞是一个可怖的民族仇杀的战场。如今,在阿克塞草原上,到处传诵着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佳话。
民主公社的汉族牧马员袁桐林一九六○年来到草原时只有十四岁,哈族老牧民卡明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手把手地教他骑马、放牧,风雨天把他留在自己的毡房里,走路时让他骑在自己的马上。十几年来,袁桐林在卡明和其他哈族牧民的关心帮助下成长起来,成为公社出色的牧马员,一九六九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七○年以来,他负责在冬季草原上建设固定住宅,第一批房屋建成后,哈族人民说汉族兄弟没有住惯毡房,应该首先搬进去。袁桐林说,共产党员不能优先享受,坚决让哈族牧民先搬进去。现在,全队多数哈族牧民冬季已有了暖和的固定房屋,袁桐林还高兴地住在毡房里过冬。
汉、哈人民亲如家人,在牧场上共同执鞭放牧,一起挖渠打坝,兴修水利建设草原,一起开荒种地,生产饲料。在劳动中他们互相帮助,汉族人民教哈族人民种地修渠,盖房建圈,哈族人民把自己的羊粪积起来,送到汉族人民的农业点上。他们说:我们彼此不用说“‘热海卖提’(哈语,谢谢)。我们是往一个方向——社会主义上奔啊!”
中共阿克塞县委十分注意从少数民族中培养干部。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县县、社、队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部门都有哈族贫苦牧民出身的干部担任着主要领导职务。在这里工作的汉族干部,遵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把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搞好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当成自己的职责。县委书记袁存善一九六六年来到阿克塞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担任县委领导职务。他虽患有心脏病,可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在高山草原上奔走,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劳动,努力为各族人民服务。去年六月牧民刚刚转到高山夏季牧场之后,一天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立即召集县里的干部,说:“现在牧民刚刚上山,风雨这么大,咱们要去帮助他们。”风雨大得马都拉不出门,他冒着风雨带领大家,爬上高山,一家家帮助哈族牧民搬毡房,帮助牧民找风雨冲散的羊群。他从山沟直走到高山顶上,一夜之间察看了十几个毡房,一直忙到天亮。广大哈族牧民说:袁书记把我们全放在他心上了。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