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处处维护革命利益——记共产党员刘畅一心为公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29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处处维护革命利益
——记共产党员刘畅一心为公的事迹
兰州部队某部后勤处职工、共产党员刘畅的本职工作是木工和玻璃工,这些活时紧时松,时多时少。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为革命多做点贡献,就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内行的同志学习。八年来,他学会了电工、管道工、泥瓦工、油漆工、裱糊工和铁匠的活儿,加上他原来干的木工、玻璃工,大伙儿管他叫“八种工”。有人和他开玩笑说:“老刘,你到底是干哪一行的?”他回答:“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是我的本行。”
刘畅当了“八种工”以后,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了做好分内分外的工作,他星期天也不休息,逢年过节更加紧张,只要哪里需要,不管是什么时候,他就出现在那里。
今年,正值盛夏时节,部队新盖的一百一十三间房子完工了,需要装玻璃,拉线路。部队准备请几个工人协助刘畅一起搞。他一算,觉得开支太大了,就主动提出:“这些活,我一个人包了。”他不顾酷暑炎热,不分白天黑夜,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干完了原来需要五十四个工日的活,为国家节约了开支。
刘畅常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咱们一分钱也要算着花。”他天天都要和玻璃、电线、灯泡、木头、螺钉等打交道。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他处处精打细算。他经常把修理电灯换下来的旧电线收集起来,坏的剪掉,能用的连接起来再用。自来水龙头坏了,他就把坏水龙头收集起来,修理配成套继续使用。
今年八月的一天,刘畅给一连炊事班窗户安玻璃时,看到有个窗户高,屋子既不住人,又不经常开,就把剩下的五块玻璃小条条凑在一起,安成了一块。炊事班有个战士不太乐意,旁边有个同志也劝他说:“老刘,你安一块好玻璃,花不了你一分钱,国家也穷不了,你凑了几块小玻璃,费工大,别人还有意见,你图了个啥?”刘畅回答说:“话不能那样说,咱要从中国是一个穷国着想。”
刘畅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从不用国家的东西,拉私人关系。他常说:“共产党员要当老实人,不能当老好人。”“当老实人,对党,对大多数人有利;当老好人,对党,对大多数人有害。”因此,他处处坚持原则,不管是谁,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是生人还是熟人,他都一律对待。一次,有一个和刘畅工作了几年、有了老交情的连队干部,向刘畅要两个六十瓦的新灯泡装在宿舍里。刘畅想,按规定,旧灯泡能用的,就不要用新的;凡是单人宿舍,一律用四十瓦以下的灯泡。咱是个共产党员,制度不能在熟人面前不灵了。于是,他讲明了情况,把仓库剩下的两个四十瓦的旧灯泡给了他。
刘畅不光自己注意勤俭节约,而且经常教育青年人继承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
今年四月份,刘畅探家时,把一套修理工具交给干过电工活的战士徐清华。可是,他回来后,听说小徐把他用过八年多的几件修理工具丢了,心疼得很。他把小徐叫到跟前,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徐,你不是也常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革命的‘传家宝’吗?咱要切切实实把‘传家宝’当个‘宝’才行。那几件工具是旧了一点,但照样可以用,丢了它,就是丢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啊……。”一席话,说得小徐脸上火辣辣的。在刘畅的帮助下,小徐更加注意勤俭节约。刘畅看到青年战士的成长进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