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三战三捷——记铁道兵某团指战员修建新铁路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0-29
第4版()
专栏:

三战三捷
——记铁道兵某团指战员修建新铁路的事迹
一条新建铁路,正在穿高山,跨激流,迅速向前延伸。
战斗在这条铁路工地上的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团指战员承担了三期隧道重点工程,任务一期比一期重,工效一月比一月高。他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排恶水,斗顽石,战塌方,穿山凿岭,在大山腹中建成一座座“地下长廊”,写下了三战三捷的新篇章。
抗腐水
一座三千多米长的隧道,导坑正向山腹延伸。一天放炮后,掌子面上突然喷出一股泉水。这种泉水沾到皮肤上,马上起疙瘩,又痛又痒;溅进眼睛,象钻进了辣椒水,又红又肿。经过化验查明,这是一种含游离状的硫酸根腐蚀水。它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而且对一般水泥也有腐蚀作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战士们采用了一种特制的高抗酸水泥。但是,保障施工人员健康的眼药和防腐设备一时却没有。怎么办?指战员们坚定地表示: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别说是腐蚀水,就是铁水也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各连纷纷要求打头阵。共产党员们挺身而出。大家一起献计献策,研究出防腐措施:洞顶漏水,撑起雨布当天棚;炮眼易喷水,就在钻杆上戴上草帽作防护,随时掌握石质的变化,调节风力大小。采取这些措施后,有效地减轻了腐蚀水的危害。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指战员,仍然不能避开腐蚀水的强烈刺激,很多人的双眼肿得睁不开,痛得睡不着觉。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用石膏点豆腐制成豆腐块,夜晚敷在眼睛上,清凉退火,中和酸性,恢复视力,第二天继续战斗。
正当指战员们乘胜前进时,又连续下了半个月的大雨,隧道里渗水越来越多,险情接踵而来。一次放炮时,一股泥浆应声而出,泥浆很快填塞了二百多米的导坑。泥浆不能外流,抽水机也用不上,有的排架又被冲倒,塌方迫在眉睫,严重地影响了施工。这时,在这里蹲点的团党委成员带领指战员迎险而上。他们查明险情,封住溶洞,采取“接力排浆”的方法,桶提盆端,顽强奋战。经过三昼夜的战斗,他们胜利地通过了四十多米有严重腐蚀水的地段,保证了隧道向山腹节节掘进,提前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任务,受到上级机关的通报表扬。
破顽石
这个团的指战员们在初战告捷后,又立即乘胜前进,顶风冒雨,徒步行军,迅速转战到另一个工地上。
这期工程中的一座两千多米的隧道,要通过青石岩。这种岩石,坚硬如钢,是过去施工中罕见的。钻头打在石头上,只见冒火花,不见往里钻。一米深的炮眼,常常要打断几根钻杆,换两三个合金钻花。打眼不容易,爆破更困难。炸药装多了要放“冲天炮”,装少了又炸不开,工程进展十分缓慢。
针对这种情况,党委成员带着在批林整风中焕发出来的革命精神,决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难关。他们组成有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指导小组,到作业面上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攻克青石岩的热潮。副团长郭述坤蹲在隧道工地,冒着危险,观察爆破效果,摸索施工经验。炮声震得他患了爆震性耳聋病,但他仍然坚持不离开工地,终于同指战员们一道,从四十多次实验中摸索了一套大破青石岩的施工方法:控制钻杆转速,以缓对硬;打双层中心掏槽炮,扩大岩石的悬空面;炸药装到炮眼的四分之三,然后再用粘土堵死。这样一来,炮声响处,钢硬的岩石开了花,掌子面炸得齐刷刷的,工效提高了六七倍,为攻克青石岩打开了突破口。
领导干部的模范行动,鼓舞了群众的革命干劲。风枪手三个工班不下火线,爆破工、清渣工日夜奋战。工地上热火朝天,新纪录不断刷新,很快提前完成了隧道的主体工程。
战塌方
有座隧道长达四千七百多米,而且地质十分复杂,成为全线重点工程之一。这个部队的指战员奉命参加了大会战。
战斗一打响,塌方就不断。一天,导坑切开一个大断层,一瞬间,岩层象散了箱的玻璃块,哗哗下落,山腰上的水井落了底,五十多米的覆盖层通了天。指战员们连夜奋战,搬走泥土、石碴,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战斗的间隙,领导在工地召开“诸葛亮会”,仔细分析塌方情况,认为险情虽然重,但是只要抢在塌方前立好排架,就能制服大塌方,加快整个工程进度。于是,他们决定打“以堵对塌”的进攻战,争取施工的主动权。担任主攻任务的十一连和十六连,团结战斗,重活抢着干,危险争着上,象两把不卷刃的尖刀,斩关夺隘,直往山腹插去。当进入到预计要塌方的一个大断层时,立即集中人力,一米一米地掘进。这时,塌方开始了。十一连连长潘可建带着战士,临危不惧,抢先而上,迅速立好排架。新战士张金定看见一根立柱倾倒,一步冲过去,用肩扛住横梁。这时,在场的人也很快冲上去,共同把横梁顶住。十六连刚下班,听到消息,也急忙赶回工地,同十一连一起堵住了大塌方。十一连的干部和战士打破工种界限,挖掘生产潜力,做到“上下一条心,进峒一盘棋”,苦干加巧干,由原来的每天四个循环猛增到十个循环,象“穿山虎”般敏捷地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大断层,创造了连队施工以来的新纪录,为部队加快施工步伐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全团先后战胜大小塌方八百多次,提前完成任务,同兄弟部队一起在地下长廊胜利会师。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