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 自力更生——记连云港市海州光明碳素厂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05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 自力更生
——记连云港市海州光明碳素厂的变化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光明碳素厂,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过去,它是一个生产淀粉的小厂,一九六六年,工人们根据国家的需要,生产出了电极糊这种产品,逐步建成这个碳素厂。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工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几年来,他们没有伸手向国家要投资,却给国家上缴利润五十六万元。现在,工厂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增加了一百四十倍。产品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一百零八,年产量由六百吨增加到去年的一万一千吨。今年,在人员、设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提前半年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目前,这个厂生产的电极糊供应我国十四个省、几百个冶炼工业单位,受到广泛的欢迎。
一九六六年九月,原淀粉厂的工人,听说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在电极糊的问题上卡我们的脖子,非常气愤,强烈要求转产电极糊。有人告诉他们:这种产品全国只有少数几家大厂能生产,他们的技术、设备都是现代化的,你们这个小厂,只有“土牛木马”,恐怕不行。但是,工人们认真分析了情况,决定迎难而上,他们说:“我们工人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闯出一条土法上马的新路来。”
在上级党组织的积极支持下,放牛娃出身的原副厂长栗成义,带领十八个工人,在旧社会逃荒要饭时曾住过的一座古庙里,利用两口破锅、一盘石碾,点起了创业的炉火。
初熬沥青,没有防护面具,沥青黄烟刺激得眼睛流泪,面颊红肿,好象无数根钢针戳的那么痛。在困难面前,十九个人坐在破庙里,回忆旧社会的苦难,畅谈新社会的幸福,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念。当时厂里无食堂,他们饿了,把干粮烤烤吃;渴了,喝几口山泉水。一天夜里,工人伏建国和杜文汉正在熬沥青。突然,沥青起火,浓烟腾空而起,呛得人们透不过气来。在这紧急关头,伏建国从防火缸里捞起一条湿麻袋,猛扑上去。一股强大的气浪把他冲倒在地。伏建国爬起来,连人带麻袋一齐压在锅上。浓烟呛得他恶心,烈火烧着了衣服,他全然不顾。杜文汉等人也迅速冲了上去,终于扑灭了烈火。试验又继续进行。就这样,经过四十多天、一百多次试验,摸索出一整套土法生产电极糊的生产技术和原料配比法,生产了第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极糊。
在正式投产时,又暴露了新的矛盾:一盘石碾每天只能粉碎一百公斤焦炭,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生产的需要。为了把产量搞上去,首先需要有一台球磨机。工人们不伸手向上要,决心自己动手造。他们在兄弟单位的废品堆里,拣来了一个更新下来的洗涤罐,借来一对旧轴承,利用几件老掉牙的工具,在露天地里,冒着三九严寒,一锤锤敲打,一块块焊接,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斗,造出了一台球磨机。
一九六九年底,国家有关部门,询问光明碳素厂,一九七○年能不能生产五千吨电极糊?五千吨,是一九六九年产量的五倍,比建厂三年来总产量还要多二千吨。这对当时只有五十一个人,设备简陋、大部分工艺靠手工操作的小厂来说,任务十分艰巨。能不能接受下来?
大家经过热烈讨论,表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坚决完成五千吨的生产任务。厂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栗成义深信:自力更生的“力”,蕴藏在群众之中,只要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任何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这一年,他们开展了深入持久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操作球磨机的三个女工,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粉碎焦炭的新工艺,使工效提高六倍。混捏工序的工人,一边坚持生产,一边改造设备,把混捏锅单层底改成双层底,把人工搅拌改为机械搅拌,效率比原来提高五倍。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新的奇迹出现了:五十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提前一百一十天,胜利完成了全年生产五千吨电极糊的生产任务。
艰巨的任务,考验了大家,同时也启示人们:技术革新大有可为。他们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产品冷却成型,起初是装在木盒里,自然冷却。为了改革这套设备,他们到外厂取经,但背回来的却是一尺厚的进口设备图纸。按这套图纸施工,造一台冷却成型机,需要三十万元投资,几十吨钢材。工人们把这卷图纸当作教材,批判了“贪大求洋”的错误思想。他们从本厂现有条件出发,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只花了一百多元,就建起一座冷却水池,造出两台人拉成型小车,解决了产品冷却成型的难题。
几年来,这个小厂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安装了二十二台主要生产设备,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步被机械化、半机械化所代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