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农民教师李夫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05
第4版()
专栏:

农民教师李夫基
随着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进行,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逐渐出现了一大批工人、农民教师。他们登上大学讲台,朝气蓬勃地战斗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阵地。安徽农学院的农民教师、共产党员李夫基,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期间,广大革命师生要求工人、农民教师上讲台。李夫基就是在一九五九年从农村来到安徽农学院的。那时候,农民教师登上大学讲台是多么不容易啊!当李夫基被宣布为畜牧兽医系教师的时候,有人就说什么“李夫基文化程度低,不能上讲台”,“中兽医没有理论,不能开这门课”,等等。李夫基听到这些话并不气馁,而是决心在这里战斗下去,以实际行动来回答那些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资产阶级偏见。
李夫基在解放前没有上过什么兽医学校,他懂得的中兽医知识是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他认为,只要认真学习理论,把长期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定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教学任务。从踏进安徽农学院的大门那天起,他就注意学习理论,认真阅读有关科学理论书籍,并且虚心向有这方面书本知识的老师们求教。一九六三年,党组织派他到安徽省中医学院进修。在两年进修时间里,每天他都比别人起得早,睡得迟。上课时认真记笔记,下课后与教师一起分析研究医学理论,用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来验证理论。由于认真钻研,勤学苦练,他的文化程度和医学理论水平都提高得很快。
为了使中兽医理论系统化、条理化,李夫基开始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他寒冬腊月呵着冻手写,三伏酷暑挥着热汗抄,陆续写出了三十万字的笔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学校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畜牧兽医系专门组成了“三结合”编写小组,帮助李夫基将这些笔记整理编成《中兽医诊疗》一书,出版后发行到全国,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提供了一本较好的参考书,也回击了所谓“中兽医没有理论”的谬论。
李夫基热情宣传祖国医学遗产的宝贵,鼓励学生们学好《中兽医》这门课。系里安排的教学时间不够用,他就利用晚上或者休息时间给学生们讲。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他总是认真备课,有时为了写好一份讲稿,一直工作到深夜。别人劝他休息,他常说:“课备不好,我也休息不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阶级占领教育革命阵地,许多工人、农民教师走上了大学讲台。李夫基也更加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决心在教育革命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他在教学中坚决抛弃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教过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以后,他就把学生带到现场,对病畜进行检查、诊断,分析病情,提出治疗意见,并且引导大家在讨论中得出较好的治疗方案,然后进行治疗。教针灸课时,他把牲畜牵来,每讲一个穴位,就用墨笔在牲畜身上画一个穴位。让学生弄清楚牲畜穴位的分布情况后,就进行扎针。学生们反映,这样学用结合,好懂,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
安徽农学院从城市迁到农村,坚持开门办学以后,李夫基为此感到十分兴奋。他不仅在学校里为工农兵学生认真讲课,而且经常走出去,直接为农村培养畜牧兽医人材。一九六九年,他和几位教师到了宿县地区,看到畜牧兽医战线缺医少药的情况,决心为农村社队培训不脱产的畜牧兽医人员。贫下中农听说要办训练班,都很高兴,纷纷表示要给训练班弄家具,让房子。为了不给群众增添麻烦,李夫基和其他老师带领学员们把一间闲着的破牛屋打扫干净,垫上新土,铺上芦席,白天当教室,晚上作宿舍,就把一个短期训练班办了起来。几年来,他们通过办短期训练班,陆续为农村社队培训了一千多个不脱产的畜牧兽医人员。
“我们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李夫基同教师们谈心时,常常这样说,而且不断地作出榜样。有一次,他和一位教师出诊,医治一头患肠炎的病牛,那位教师开了一个处方,算了算药价不少,李夫基就同那位教师商量说:“这种病用中草药可以治好,可以让生产队少花钱。”可是中草药一时买不到,李夫基便找来饲养员,同他一道上山采了几种草药,回来立即熬水给牛灌了下去。这头牛只服了几剂中药,病就完全好了,生产队没有花一分钱。那位饲养员激动地说:“李老师不但技术好,还为俺们贫下中农想得周到。”在李夫基的带动下,轮流到这个学院附设兽医院工作的教师们,也处处注意为贫下中农着想。
李夫基不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有一年冬天,他和学生们在农村巡回医疗。早晨,大雪纷飞,得知有一个生产队的马患了重病,李夫基便带领几个学生冒雪赶路。当他们来到淮河岸边时,风刮得更大了。有位学生对他说:“过河有危险,等风停后再说吧!”李夫基把学生们叫到身边,亲切地对他们说:“白求恩大夫五十多岁,还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难道我们遇到点风雪,就怕渡河吗?我们应该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啊!”边说边带头走上渡船。学生们很受感动,都跟着他渡过了淮河,很快赶到了那个生产队,及时抢救了生产队的马。李夫基就是这样,常常把出诊的过程当作培养青年人学技术、练思想的过程。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