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弗里敦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06
第5版()
专栏:塞拉勒窝内通讯

弗里敦见闻
塞拉勒窝内共和国首都弗里敦,位于塞拉勒窝内半岛北端起伏的山麓,濒临大西洋,风景秀丽。它是塞拉勒窝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西非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天然良港。
热带山城
十一月,弗里敦刚刚过了凉爽的雨季,炎热的旱季即将来到,中午有点热气逼人,早晚气候宜人。
站在弗里敦最高峰——塔山之巅向远处眺望,弗里敦市面向浩瀚无际的大西洋,水天相连,浑然一体;它背依森林覆盖的群山,山麓下是滩浅水暖的海湾。
在繁华的商业区,一条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史蒂文斯大街整洁而宽阔。市区东部是新兴的工业区,市区西部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当阳光照在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物上,别有一种景色。
福拉湾学院座落在弗里敦市南面海拔约一千米的奥里阿尔山上,面向福拉海湾。福拉湾学院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是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一百多年来,许多其他非洲国家的学生来到这里留学。现在它成了塞拉勒窝内大学的一个学院,史蒂文斯总统就是这所大学的名誉校长。
在市中心的交叉口的正中,矗立着一棵生长了数百年之久的高大的棉花树(非洲的一种乔木),高达三十几米,枝叶繁茂,遮荫上千平方米。它是塞拉勒窝内人民近五个世纪来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历史的见证人。据说,在这棵大树下,曾经是殖民主义者贩卖奴隶时集合“黑奴”的地点,然后再从这里运往海外。但是,今天这里已成为塞拉勒窝内男女青年欢度节日时载歌载舞的场所。当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快地跳起民族舞蹈的时候,怎能不为今天得来不易的独立和自由而感到自豪呢!
为独立而斗争
弗里敦城建于十八世纪末叶。一七八七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把流落在伦敦街头的数百名所谓“自由黑奴”迁移到这里,随后建立了弗里敦城。“弗里敦”即“自由城”之意。但是在殖民主义统治下,“自由城”里的人民世世代代从未享受过什么自由。塞拉勒窝内朋友告诉我们,殖民主义者把“自由黑奴”送回非洲,并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因,而是殖民主义者把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并利用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追求最大利润,进一步掠夺非洲的财富。据记载,第一批几百名黑人来到弗里敦后,从事繁重的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在殖民主义者压迫和奴役下,在饥饿、瘟疫的袭击下,不到几年,大部分遭到死亡。此外,这个“自由城”里的人民丝毫没有自由的权利。殖民主义者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和采取联合的反抗行动,不许他们用本地话相互交谈,只准他们讲英语。因此,在弗里敦居民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克里奥尔语,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弗里敦还有一部分讲克里奥尔语的居民,他们多数是当年“自由黑奴”的后裔。历史证明,自由是不能靠恩赐的,只能通过斗争来取得。塞拉勒窝内人民有着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光荣历史。
就在那棵古老棉花树附近,有一座塞拉勒窝内国家历史博物馆。一进馆,迎面就可看到一位塞拉勒窝内民族英雄的塑像,他手持当年同殖民主义者战斗过的钢刀,昂首挺胸,两目凝视前方,显得十分英勇坚强。据博物馆一位负责人介绍,他就是泰姆奈族酋长巴依·布列。一八九八年,他曾率领人民掀起了塞拉勒窝内历史上闻名的反击英国殖民主义的“茅屋税战争”,他们公开拒绝向殖民主义者缴纳“茅屋税”,英勇抗击了殖民当局的军事“讨伐”,使英军伤亡六百多人。斗争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各部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塞拉勒窝内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浪潮更加高涨。一九五五年二月,弗里敦工人在当时的工会领导人、现任总统史蒂文斯领导下,举行了要求改善工作条件的大罢工。工人队伍走向街头示威游行,斗争延续了几个月,迫使殖民主义者不得不接受工人的一定要求。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塞拉勒窝内人民终于在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取得了民族独立。
港口新貌
弗里敦港的东、南、北三面由陆地环绕,西边开口处,又有奥·弗勒尔沙洲作屏障,港湾辽阔,水深浪小。塞拉勒窝内对外贸易的大部分货物从这里出口。来自世界各地的一艘艘巨轮,循着进港航道,擦过弗勒尔沙洲,驶入海港。但是,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殖民主义者曾把这一港口作为他们侵略和掠夺西非各国的桥头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者又一度把这里当成他们海上争霸的军港,曾在这里同时停泊过二百三十到二百五十艘军舰,那时,弗里敦港只是殖民主义冒险家的一个“乐园”。
独立后,弗里敦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塞拉勒窝内政府扩建了港口。一九六八年建成了一个新的深水码头,从原来的两个泊位增加到六个,整个深水码头长达一千一百米,水深约十一米,可同时容纳八艘万吨级以上的轮船。港口装卸设备也日益更新。高大的门式、移动式起重机和浮吊在忙碌地装卸货物。码头上各种拖车川流不息,港口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七月,史蒂文斯总统曾乘坐自己国家的巡逻炮艇,在这辽阔的海湾进行视察。人们望着炮艇掀起的滚滚浪花,触景生情:过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军舰和贩卖黑人的船只在这里横行霸道,把无数塞拉勒窝内人运往异邦他乡,沦为奴隶;今天,自己的巡逻炮艇在美丽的海湾乘风破浪地前进,保卫着祖国的海上大门。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塞拉勒窝内国家钻石开采公司的工人正在将含有钻石的沙砾堆集在一起,准备运往选矿场。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