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为了人民的利益——记共产党员于瑞昌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09
第4版()
专栏:

为了人民的利益
——记共产党员于瑞昌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的事迹
河北省肃宁县的古唐河两岸,有一万三千多亩果园。果园里梨树成行,枝叶茂盛,去年全县的梨获得了好收成,今年又获得了大丰收。社员们一谈起梨树增产的事,就异口同声地赞扬共产党员于瑞昌为了人民的利益,努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管理技术,使弱树复壮,枯木更新,果品连年获得丰收。
于瑞昌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革命工作,入党已三十年了。多年的辛勤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一九六五年夏天,领导上为了照顾他的健康,免去了他当时担任的县食品公司副经理的职务,让他安心治病和休息。于瑞昌十分感激党组织的关怀,但他仍然希望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为人民服务。他再三要求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干什么都行。经他一再要求,上级分配他暂时负责收购梨的工作。
按照过去的习惯,收梨的事仅仅是订订合同,收货发货,一年之内工作不多,便于他治病休养。于瑞昌开始也是按照这种老办法收梨发货。但是慢慢地,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有些兄弟县的梨树和肃宁县差不多,而产量却比较高?为什么本县产的梨的质量都那样低,挑来选去找不到多少一等梨?为了弄个究竟,他忘记了病痛,走访了全县六个公社的许多生产队,发现全县的梨树基本上流于自然生长状态,树势衰弱,树杈丛生,病虫害严重,不少梨树的树干已经干枯,结的梨数量不多,质量也差。
这件事,象一块石头压在于瑞昌心上。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指示:“县区党政工作人员在财政经济问题上,应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对前者用了苦功,对后者便轻而易举。”毛主席的教导启发了于瑞昌。他感到,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用很大的力量来帮助社员管好梨树。于是,他不顾体弱多病,下乡访问了县里懂得一些梨树管理知识的果农,还到外县学习管理梨树的经验,同时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向书本求教。
于瑞昌初步懂得了一些梨树管理的知识,就向领导上提出长期下去蹲点,亲手种试验田,帮助社员管理好梨树。经过他坚决要求,领导上满足了他的愿望。
为了搞好试点工作,于瑞昌去邻县请了一个名叫李金洲的农民果树技术员,和他一起到全县梨树最多而管理最差的梁村公社大曹村大队去蹲点。一进村,于瑞昌就积极地向社员宣传。可是,千百年来旧的管理方法,严重地束缚着当地干部和农民的思想,他们对科学管理方法持怀疑态度。最后只有第七生产队同意拨出村边六十多棵二十多年没长梨的老梨树来让他们搞试验。
初冬季节,园内寒风阵阵。于瑞昌和李金洲天天起早贪黑,一会儿树上,一会儿树下,刀剪锯齐上,忙个不停。几天工夫,就把六十多棵枯干枯枝的老梨树修剪了一遍,锯下的枯枝堆得象座座小丘。一些社员不理解地问他:“树都锯光了,梨往那儿结?”有的人抱怨他们把梨树糟蹋了。
听到这些抱怨话,于瑞昌并不灰心。他带着李金洲继续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坚持进行科学实验。
冬去春来,经过于瑞昌和李金洲整修过的梨树,新枝繁茂,白花绽放。社员们看到梨树果然新生了,也打心眼里高兴。于瑞昌又和群众一起及时精心管理,打药治虫。秋天,这六十多棵梨树破天荒收梨两万多斤,其中百分之七十是一等梨。这消息震动了全村,传遍了全县,吸引着周围村庄的社员前来参观学习。不久,他们的经验就在全县推广开了。
科学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新的课题又摆在了于瑞昌的面前。一次,他在万里公社尹庄大队检查梨树生长情况,发现修剪过的梨树虽然树壮叶肥,可是树上的许多小梨却变得又干又黑。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仔细地检查了一个梨树杈,上面结的八十五个梨,竟有八十四个有虫眼。这情景,使于瑞昌坐卧不安,他又琢磨起治理虫害的问题来了。
起初,他向老农打听梨树到底有多少害虫,那几种最严重,又如何防治?得到的回答都比较笼统。他又翻阅有关资料,把书上介绍的虫情和实际对照。可是,由于地区和气候等差别,他所观察的现象,往往和书上讲的某地的虫害规律对不上号。他决心下苦功夫,亲自摸清害虫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
一次,为了弄清梨星毛虫究竟何时产卵,每个成虫产多少卵,他一连观察了六个昼夜。有些害虫在天刚亮时活动,他就头顶晨星站在梨树下面观察。有些害虫在黄昏和深夜里为害,他就提着马灯在梨园追寻。烈日当头,他顾不得歇晌,蹲在树杈上静静地观察。有时发现了自己没有见过的害虫,他脱下衣服满园追捕。有的害虫在枝上活动一阵后钻到土里,他又趴在地上,拨开土层,弄个究竟。是靠着这种专心致志的革命精神,于瑞昌在短短几年中写了几万字的笔记,详细记载了各种害虫的生活习惯、活动规律和防治措施,制作了许多害虫的标本,基本上掌握了当地三十多种梨树害虫的生活史和危害过程,取得了防治虫害的主动权。
一九七○年夏季,大曹村大队的梨树发生了严重的红蜘蛛,所有的梨树都变了颜色。当时,于瑞昌正在窝北公社检查虫情,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冒雨赶到大曹村。二十多里雨路,把他淋成了落汤鸡,干部们劝他歇一歇,他说了声“不碍事”,就一直来到梨园。他一连检查完十五个生产队的虫情,和干部们共同研究了防治的办法,雨一停,又和社员们一道配药喷药,及时扑灭了这场虫灾。
于瑞昌帮助群众用科学方法管理梨树的经验,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加精神振奋,又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协助各公社和大队培养了六百多名农民果树技术员。
六年时间,肃宁县的梨树生长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梨的产量增长了一倍。六年以前,全县出产的一等梨只有梨的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一九七二年,全县的一等梨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产量增加,质量大大提高,一九七二年全县产梨的收入比一九六七年增长了将近三倍。许多生产队利用卖梨的收入,打机井,架电线,购置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梨树生产欣欣向荣的景象,鼓舞着于瑞昌向新的目标前进。他计算了一下:全县现有的一万三千多亩果园,每亩平均仅有大梨树十棵左右,如果每亩补足二十五棵,就可以不占农田,易使果树增加一倍多。而且在原有的梨树中,除了有质量较好的鸭梨、广梨以外,还有百分之四十是产量低、质量差的劣等梨。如果把这些梨树嫁接成鸭梨、雪花梨,不是又能提高梨的质量,增加社员的收入吗?
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于瑞昌就坚决去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面向群众做宣传工作,一面和农民果树技术员一道开始了改造梨园的活动。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全县大部分缺苗少树的果园,基本上补足了果树。这些新栽的幼树,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