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模范乡”里的女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11
第4版()
专栏:

“模范乡”里的女干部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公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西革命老根据地著名的“模范乡”。如今,这个公社的上才、下才、溪北和才溪大队,一批女干部正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朝气蓬勃地带领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才溪河畔的“不老松”
在才溪大队,有一位六十三岁的共产党员、革命老妈妈,精神焕发地带领群众抓革命、促生产。她就是大队革命领导小组成员、溪梅生产队妇女队长王秋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来到才溪乡时,王秋莲走出家门,投身到革命行列,担任了乡的妇女代表。她曾动员自己的丈夫、共产党员孙松发参加了红军。丈夫为革命牺牲后,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她和妇女们一起,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坚持革命斗争。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王秋莲又重新被大家推选为妇女干部。二十多年来,王秋莲的革命干劲不减当年,风里来,雨里去,带领群众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广大群众热情称赞她为才溪河畔的“不老松”。
王秋莲经常想的、做的是:让毛主席培育的光荣革命传统代代相传,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进行到底。她一方面利用学习班、干部会、社员会和劳动间歇,经常向群众和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革命斗争史,激励大家不断前进。一方面又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在田间劳动,她抢难活、干重活。莳田时,挑秧、送肥;割稻时,晒谷、运谷;大忙季节,她经常同青年人一起挑灯夜战。
前年春天,为了抢插早稻,王秋莲带领社员奋战三个夜晚收完油菜,第四天凌晨,她被突然袭来的暴风雨惊醒。当她想到晒场上刚收下的油菜没有盖好时,便一骨碌爬起来赶到晒场,冒着风雨,用谷笪、薄膜盖好油菜。到盖完时,她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湿透了。去年,溪梅生产队要发展集体养猪。王秋莲主动要求当饲养员。她当了饲养员后,每天起早摸黑,挑水、劈柴、喂猪,忙个不停。有一次,一只小猪生病,不吃东西。王秋莲就去采草药,煮粥饭一口一口地喂,终于治好了病猪。经过两三个月的精心饲养,猪场的十一头猪都长得肥肥胖胖,受到社员的称赞。密切联系群众的女支书
在才溪河畔,人们传颂着女干部吴树新的事迹。
吴树新原来是大队妇代会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广大群众推选为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和上才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她当了干部以后,学习当年革命老根据地干部的好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依靠群众努力做好领导工作。一九七二年,她领导红旗生产队改变落后面貌,工作做得就很出色。去年春天,红旗生产队有些社员不顾春耕大忙即将到来,私自外出搞副业,影响了队里的备耕和春耕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树新来到这个生产队调查了解,发现了这个队的资本主义倾向,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发动干部和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通过学习,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队里一些私自外出搞副业的社员都归了队,投入了春耕生产。
吴树新职位提高以后,仍然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和群众血肉相连,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有段时间,群众对上才大队的合作医疗站有意见。吴树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举办了赤脚医生学习班,对他们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为了解决药源问题,吴树新和赤脚医生、生产队的卫生员一起,爬山越岭,采集草药七十多种。赤脚医生提高了工作责任感,积极推广中草药治病防病,提高了疗效。现在,这个大队合作医疗站越办越好,受到了社员群众的欢迎。
吴树新出身于苦大仇深的贫农家庭,从小就给人当童养媳。她不忘旧社会的苦难,对广大贫下中农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大丰生产队有位贫农老大娘李三妹,六十多岁了,身体不太好。吴树新处处关心她。有一次,她腰痛,不能起床,吴树新知道后,登门看望,坐在老大娘的床边问寒问暖,并且请来医生为她治疗。老大娘病好后感激地说:“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才有这样的好干部!”朝气蓬勃的妇女主任
下才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妇委会主任童凤珍,是个年轻的干部。党支部让童凤珍抓妇女工作,童凤珍高兴地挑起了这副担子。她想,才溪乡的妇女在革命战争年代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在生产和支前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成绩。今天,一定要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立新功。
去年春天,大队党支部推广先进地区经验,发动群众大造五四○六菌肥。有些人开始时因为怀疑这种菌肥的增产效果,不大愿意干。童凤珍就发动自己所在生产队的妇女社员首先造出五四○六菌肥。童凤珍还用自己造的菌肥,搞了一亩半妇女试验田,经过精心管理,早稻亩产达到七百三十斤。大家亲眼看到菌肥能增产,队队都掀起了造菌肥、用菌肥的活动。
去年六月,童凤珍前往山西大寨大队学习、参观。回来后,她决心带领妇女群众扎扎实实学大寨,象大寨“铁姑娘”那样,战天斗地重新安排山河,艰苦奋斗,大办农业。这时,正是早稻黄熟时候,黄泥岗种的六亩多迟熟稻,正在孕穗时,遇上了严重干旱。童凤珍立即组织二十四名妇女,排水浇苗,开展抗旱保丰收的斗争。个别社员有畏难情绪。童凤珍用自己亲眼看到大寨贫下中农在大灾面前旗不倒,志不屈,“天大旱,人大干”的英雄事迹来教育和发动妇女,振奋了大家的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盛夏,妇女们头顶烈日,脚踩烫人的沙石,从一里多远的山脚下小溪里,把水一担担地挑上岗。小溪干涸了,她们就挖穴积水,一瓢瓢地打满桶,挑到田里浇禾苗。妇女们肩压肿了不叫痛,脚跑酸了不叫累,奋战两天,共挑了三千多担水,终于保住了稻苗,夺得了早稻丰收。
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教导,今年春节前后,她带领全大队妇女社员冒严寒,顶风雨,积肥七万多担,为夺取今年粮食新丰收作出了贡献。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