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襄城烤烟优质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12
第2版()
专栏:

襄城烤烟优质高产
襄城人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夺得烟叶优质高产的新成绩,去年全县粮食亩产过《纲要》,今年小麦又获丰收。
一九五八年八月间,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了河南襄城烟区。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一直激励着襄城人民振奋革命精神,不断夺取烟叶优质高产的新成绩。去年,这里平均亩产烟叶三百五十斤,上、中等烟占百分之七十点三。今年在遇到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十二万亩烟叶平均亩产达到三百八十斤,质量比往年好。同一九五七年相比,总产和单产都增长三倍多,上、中等烟增加两倍多。十五年来全县共向国家出售烤烟四亿六千多万斤。
襄城是我国主要烤烟产区之一,这里生产的烟叶,以色泽鲜、香味浓、油分多而著称。解放前,襄城的烟农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残酷剥削下,贫困不堪,走投无路,烟叶生产也每况愈下。解放后,襄城的烟叶生产才得到了大发展。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更加激励着襄城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展开了夺取烟叶优质高产的斗争。过去,这里对烤烟生产能不能做到既高产又优质?一直争论不休。曾经不断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亩产高,叶大、叶厚、水分多的烟叶,烤不出上等烟;而棵低、叶小、水分少,亩产低的烟叶,烤出的上、中等烟却占百分之八十。于是,便有人断定“高产不能优质,优质不能高产”,认为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一时成为襄城烟叶生产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乔庄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首先用事实批驳了烟叶“高产不能优质,优质不能高产”的论调。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在老贫农乔合法的带头下,冒着摄氏五、六十度的高温钻进炕房内,细心地观察琢磨,终于找出了症结:原来的炕房,天窗、地洞太小,风量不足,蒸发的湿气排不出去,叶大、叶厚、水分多的烟叶,自然无法烤好。他们由此看到,这种炕房只适应烘烤叶小、叶薄、水分少的烟叶,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一抓住问题的实质,他们就动手改进炕房,做了活动的天窗、地洞,以适应排湿和保温的需要。果然用高产的烟叶烤出了上等的烟来。他们还大破耕种的老框框,采取早育苗、早移栽、早收烤的办法,躲过当地经常发生春寒、夏旱、秋涝的不利天气,使烟叶生长和烘烤更为顺利。乔庄生产队突破了种与烤两个环节的困难,烟叶平均亩产连续七年保持在四百斤以上,上、中等烟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成为全县的“烟区大寨”。乔庄生产队的经验在襄城迅速推广开来,烟叶优质高产单位,已由一九七○年几个生产队,到一九七二年发展到五百九十二个生产队。
襄城烟区人民,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过去,在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襄城粮烟争地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他们正确处理了粮烟生产的关系,固定了烟田面积,既保证了发展粮食生产,又能按照国家计划完成烟叶交售任务。广大社员以大寨为榜样,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粮食、烟叶都得到了大发展。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五百二十一斤,达到《纲要》所规定的指标,今年小麦又获得了丰收,总产和单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