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绿春县适应山区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大力发展哈尼族聚居区的教育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13
第4版()
专栏:

绿春县适应山区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大力发展哈尼族聚居区的教育事业
新华社昆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电 云南省绿春县根据全县哈尼族人民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发展哈尼族聚居地区的教育事业,使全县哈尼族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三倍半。哈尼族中学生在全县中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
绿春县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哀牢山区。解放前,这个县的哈尼族聚居区没有一所学校。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哈尼族聚居地区办起了八十所学校,但由于当地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学龄儿童入学的仍不多。文化大革命以来,绿春县各级党组织为发展哈尼族聚居地区的教育事业,调整了学校分布点,并在哈尼族村寨新办了许多民办公助小学,使哈尼族聚居地区的小学增加到五百零三所,还办起了两所中学和在十一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不但提高了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还培养出一批哈尼族干部和技术人员。这个县的坪河公社新寨大队共有二十个自然村,村寨之间一般相距十里左右,过去全大队有十所小学,但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经过调整学校布局和增设了七所小学后,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
为解决哈尼族人民的女孩、头生子和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要在家里带弟妹和参加一定家务劳动,而不能上全日制学校的困难,绿春县各级党组织还组织许多学校办起了早晚班、巡回教学班,以方便哈尼族儿童上学。大兴公社老边大队有五个小村子原来没有教学点,一部分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办起了巡回教学班以后,入学率很快提高。
绿春县为发展哈尼族聚居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培养哈尼族教师队伍。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已培养了五百多名哈尼族教师,各级党组织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哈尼族青年马玉明担任民办小学教师后,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办学。为解决学生增加、教室不够的困难,他带领学生自己动手盖教室。哈尼族教师陶顺才看到贫农社员马威黑不让女儿马然努上学,就几次登门访问,和马威黑夫妇一起回忆哈尼族贫下中农解放前没有文化的苦处,批判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结果,马威黑愉快地把女儿送上学了。不久,马然努由于要带弟妹,又不能上学,陶顺才便提着小黑板到她家里去教学。这些教师,深受哈尼族贫下中农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