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群众批评大有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14
第4版()
专栏:

群众批评大有益
河北武邑县苏正大队,有二千亩耕地,过去多是寸草不长的死碱地。根治海河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大寨,努力改造碱地,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一九七一年亩产上了《纲要》。这时,部分干部产生了“碱窝不比其它,上了《纲要》到了家”的自满思想,一度放松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贫下中农看了不满意,向党支部提出了三条尖锐的批评意见。
第一条意见是“干部要干活”。
这条意见首先是提给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的。一九七二年,他们两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都不到五十天。他们表示要接受贫下中农的批评;但又原谅自己说:“一百四五十户的队,六七百号人,多少事?不是我们不干,而是忙得团团转。”
大队干部的事情多是事实;但能不能更多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贫下中农同大队干部一起谈心。他们说:“一九六八年,咱们齐心向碱窝开战,干部带头干,顶寒风,披雪花,每天两头见星星,苦干三个冬春,建成八百亩平坦坦的园田,粮食亩产上了《纲要》。现在,干部还是你们这些人,可这二年出出进进,不干活。社员干得如何,你们看不见;群众说的话,你们听不到;指挥不到点子上,怎么会迈大步呢?”
这一番话,说得大队党支部成员个个点头。党支部书记吕长春说:不参加劳动,就脱离了群众,不仅忙不到点子上,还可能走上修正主义邪路呵!
党支部成员借着群众批评的东风,狠批了林彪一伙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反骄破满,纠正了脱离实际,脱离劳动等不正之风,坚持到生产中领导生产。
第二条意见是“劳力要集中”。
这条意见是督促干部划清“以副养农”和“以副伤农”的两条路线界限的。当时“三夏”大忙当头,劳力分兵作战,支配不开。看到这种现象,贫下中农与大队干部算了这样一笔账:全队劳力共三百一十七人,其中副业、林业和养猪就用了一百多劳动力,占百分之四十左右。他们一针见血地说:“去年‘三夏’大忙时有教训呵!当时副业上的六、七十个劳动力本应抽到农业上来,可是,支部舍不得动。结果夏季播种晚了几天,秋后收成受到了影响。咱们要‘以粮为纲’,‘以副养农’,可不能‘以副伤农’,叫钱蒙住眼睛呀!”
大队党支部很受启发,大家领会到,千忙万忙,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路线这条纲。他们立即对劳力进行重新安排,保证百分之九十的劳力集中到农业战线上,同时加强了对林、牧、副业的管理。
第三条意见是“当家要理财”。
这是贫下中农平日很关心的一条。他们批评说:“咱们干部这二年是当家不理财,有钱乱用,没用在刀刃上。”
贫下中农这样说是有根据的。过去,队里家底薄,干部处处精打细算,那怕是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花。队里要置什么东西,都经过社员讨论,千方百计往农业上用。现在,部分干部有大手大脚现象,财务管理松了,花多少钱也不与社员商量,不该买的也买上了。比如原来计划打一眼机井,扩大浇地面积,可到打井的时候,却把准备的资金用于别的地方了,结果井没打成。当时,社员尖锐指出:支部不管好财务,光想在八百亩水灌田上过小日子,不想在二千亩上创高产。
群众的尖锐批评,触动了大队党支部,他们组织干部认真总结了近二年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一笔一笔地细算,发现贫下中农的批评是合情合理的。
他们建立和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并且规定凡是购买较大物件,都要经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讨论,集中财力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