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治江治河的正确道路——关于根治海河发展农业生产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18
第2版()
专栏:

治江治河的正确道路
——关于根治海河发展农业生产的调查
今年,冀、鲁、京、津等海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都获得了新的丰收。
在世界性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我国海河流域的气候也不正常。今年春天,由于干旱,这里的大小河流几乎全部断流,水库、塘坝干涸,春旱面积一度达到五千多万亩。入夏以后,有些地方又遭暴雨袭击,八、九月间,大部地区阴雨连绵,还有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但是,在批林整风中焕发了革命精神的海河流域人民,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根治海河以来所建的水库、沟渠、机井、涵闸等工程,展开持久顽强的斗争,战胜了没有见过的春旱以及洪涝等灾害,使一向多灾低产的海河流域,有灾不成灾,农业获高产。
治理一条河 改造一大片
毛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为从根本上改变海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面貌指明了方向。十年来,为了解除洪涝灾害,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流域内广大人民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对中下游的河系,一条一条地治理。在治河的同时,大力搞好河流两岸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高产稳产田,为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创造条件。
根治海河的歼灭战,是一九六六年冬从治理子牙河开始的。子牙河是海河五大河系中支流最多、洪水危害最大的一条河流。历史上的几次洪水,主要发生在这个地区。治理子牙河系的战斗,首先在黑龙港地区揭开了序幕。这个地区位于卫运河、南运河、滏阳河、子牙河之间,包括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天津地区的四十六个县、市和天津市的一个县,是一片很大的封闭洼地,受子牙河系洪水的威胁最大。黑龙港地区耕地面积占河北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四分之一,由于十年九涝,土地严重碱化,又是河北省的主要缺粮区。一九六五年冬到一九六六年春,河北省组织七个地区八十四个县、市近五十万人的治河大军,对黑龙港流域九条骨干河道和三十五条较大支流,进行了全面治理。在这同时,县、社、队发动群众,又开挖、疏浚了流域内的一般支流河道和七万三千多条排水渠道。这些工程的完成,使黑龙港这个封闭涝洼地带,初步形成河渠纵横、排灌畅通的水利系统。
紧接着,河北省和天津市协同作战,组织了四十五万人的治河大军,沿着子牙河开辟了一条全长一百四十多公里的子牙新河,为一向流入洼淀的洪水打通了一条直接入海的出路。在一九六七年冬到一九六八年春,又在子牙河系的中上游,开挖了一条与子牙新河相衔接的滏阳新河,加固了全线堤防,并在新河上建成献县、穿运等四座枢纽工程。
子牙河系的全面治理,使黑龙港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九六四年大雨,涝水无出路,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县、社受灾减产;治理后的一九六六年七月,有些县、社降雨比一九六四年还大,水却顺着新开挖的河渠排泄入海,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好收成。今年夏天,黑龙港地区上游邯郸、邢台地区十四个县连降暴雨,流经黑龙港地区的洪水,顺利地从新开挖的滏阳新河以及南排河等分别流入渤海。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三年,黑龙港地区多灾低产,国家共供应粮食八十七亿多斤。治理海河以后,面貌逐年变化,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一九六九年开始实现粮食自给。今年,这个地区又夺得粮棉双丰收,为扭转南粮北调做出了贡献。黑龙港地区的治理,为根治害河、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经验。人们把它称为“治理一条河,改造一大片”。
十年来,海河流域人民按照统一的规划,对五大河系普遍进行了治理,开挖和疏浚了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漳卫新河和大清河等三十四条骨干河道,总长达三千七百多公里,比我国著名的南北大运河还要长一倍多。
防涝抗旱两手抓
在根治海河的斗争中,流域内广大人民兴修大批防洪排涝工程,初步解决了洪涝灾害以后,旱的矛盾又突出了。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根治”海河,就得做到遇旱有水,遇涝排水,旱涝都能保丰收。他们根据这一要求,在继续开河筑堤的同时,大搞抗旱打井、抗旱蓄水等项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
多年来,海河流域的平均年降雨量只有五百毫米左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集中在七、八月份。许多河流成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洪水暴涨,雨过就成为干河滩。为了战胜干旱、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在充分利用地上水的同时,必须积极地开发地下水。几年来,这些地区把打井作为战胜干旱的战略措施,作为根治海河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去年冬天到现在,河北省各地共打机井十五万眼,完成配套九万多眼。今年春天,在旱情严重时,这个省投入浇地的机井共达三十多万眼,浇小麦二千八百万亩,保证了夏粮的丰收。
在抓水抗旱的斗争中,山东省人民根据排灌结合、有排有蓄的原则,利用河道节节建闸,蓄水灌田。一九七○年以来,德州地区先后在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上建起了十四座大闸,使河道成为可以蓄水的竹节水库。同时,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地方打井,一方面引用黄河水,补充河水和地下水源,使井灌和引黄灌溉相结合,初步形成河渠相通的水利网,在抗旱夺丰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整个鲁北大地都是沟渠纵横,北起漳卫新河,南到黄河,几条主要河道和干渠都可以互相沟通,水浇地面积已发展到一千多万亩,一九七一年开始初步实现粮食自给,每年还向国家提供皮棉二百万担左右。
这些年来,海河流域各地在修建防洪排涝工程的同时,大抓机井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水库,拦洪蓄水,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据初步统计,现在海河流域已拥有机井四十九万多眼,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六倍多,井灌面积达到四千多万亩,占整个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二。十年中利用地上水建成的灌区达数百处,地上水灌溉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半。农田抗旱能力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水、林综合治理
海河流域人民从斗争实践中认识到:要根治海河,必须从山顶治到海边,从上游治到下游,把治水和治山、治土紧密结合起来,以土为首,土、水、林综合治理,才能彻底改变全流域多灾低产的面貌。因此,他们把在山上闸条沟,垒个坝,挖个鱼鳞坑,种棵树,以及在下游开条渠,修一块条田,都看作是根治海河的组成部分。
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一些平原地区,过去由于经常受到洪水的袭击,造成渍涝的低洼地区,盐碱地面积占到全流域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河中下游河道及其较大支流的治理,基本上解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加上近年来打井抗旱,拦河蓄水,进一步提高了抗旱能力。但是,要想使农业保持高产稳产,在治水的同时,平原地区必须深翻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低洼盐碱地区要大力修台田、条田,开挖深沟,排碱压碱,改变生产条件。
北京市郊区近两年来在抓紧水利建设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平整土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一九七一年到现在,全郊区平整土地二百四十多万亩。抓不住土,也就蓄不住水,水的效益就不能很好发挥。土地的大面积平整,使灌溉设施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今年在先旱后涝的情况下,全郊区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仍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海河流域人民,在十大精神鼓舞下,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线,为彻底改变农业生产面貌,进一步治好海河而努力奋斗!
水利电力部调查组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