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根深叶茂——记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炼钢分厂党委副书记、新干部徐文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19
第4版()
专栏:

根深叶茂
——记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炼钢分厂党委副书记、新干部徐文俊
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炼钢分厂党委副书记徐文俊,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由一个普通炼钢工人提拔起来的新干部。他牢记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的教导,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仍旧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参加劳动,才能
扎根于群众之中
开始,会议多,工作忙,徐文俊顾不上参加劳动。他想:我当了十五年的炼钢工人,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今后只要把工作搞好,少劳动点也没啥!有一次,他回到原来劳动过的单位,过去大家都叫他小徐,这会却叫起徐书记来了,谈话也不那么热乎。徐文俊警惕到自己和群众的关系开始疏远了。他想,原来以为少劳动点也没啥,这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中一些老同志犯了错误,不正是由于脱离劳动,脱离群众吗?从此,他注意坚持参加劳动。有时白天工作忙脱不开身,就争取在晚上上夜班劳动。
有一个时期,炼钢车间的工人探亲和病休的较多,一个班只剩下三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徐文俊果断地说:“炉子照开,生产继续进行。”他把工作安排了一下,就到炼钢炉上和工人一起干活去了。为了不影响白天处理全分厂的工作,他要求把自己安排在夜里零点到早晨八点这个班。工人们不给他安排,说:“那里就缺你一个人干活,大伙加把劲就都有啦!”他严肃地对大伙说:“同志们可以代替我干活,可是不能代替我改造思想。”在他的带动下,炼钢炉照样开炉坚持生产。徐文俊一方面不放松抓好全分厂的工作,一方面坚持干了一个多星期的夜班,同炼钢车间的工人一起,争取按时完成了当月钢产量计划。
这件事使徐文俊认识到,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就是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后来,他在工作和劳动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地起模范带头作用。干活时,他抢干最脏、最累的活;遇到危险时,他不顾自己安危,挺身而出。今年六月的一天,三号转炉正准备出钢,突然,炉身被卡死了,转不过来也倒不过去。原来是炉子喷出来的渣在炉子陌坡处结了一个足有三吨重的大渣块,挤住了。这时炉里的钢水已经熔炼成,不出钢,炉子有爆炸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文俊命令其他同志立刻撤离危险区,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冲入险区去排除故障。眉毛被烤焦了,衣服冒着烟,他全然不顾,一把抓住摇炉柄奋力摇动。不一会,只听喀嚓一声,三吨多重的大渣块被挤碎了。炉身恢复了转动,又按时出钢了。
经常蹲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徐文俊当分厂党委副书记以后,分管全分厂的生产行政工作。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除了开会,其它时间都在生产现场。他坚持做到能在现场开的会,不到办公室开;能面对面说的事,不打电话;能亲自干的事,不托别人办。
徐文俊的日常工作有两个点:一个是长期点,就是他曾经劳动过十五年的炼钢车间;一个是短期点,就是根据中心工作或生产上的需要,临时到一个车间或班组去蹲点,一项工作完成了,又回到长期点上。由于他经常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地干,所以,他情况比较了解,解决问题比较及时,工作做的比较细致。
有段时间,白云石生产情况不好,经常出现结炉现象。为了弄清情况,他到白云石炉上蹲点劳动。工人们反映说,问题主要在领导重生产前方,轻生产后方,有些合理的规章制度没有贯彻执行。情况摸清后,徐文俊和党委另一位副书记一起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主动检查自己在生产管理上的缺点错误。接着,他又和工人们一起讨论制订了一套白云石生产的合理规程,亲自和工人们一起试验,反复修改,最后纳入生产工艺。结果,很快克服了结炉现象,使白云石生产迅速改变了面貌。
徐文俊在生产现场发现问题以后,往往是一抓到底,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有一次,他在冲天炉小组参加劳动,上午听工人们说炉子可能要坏,他立即去组织抢修另一台炉子,以便替换生产。当时砌炉用的沥青砖不足,他便跑到打砖组,说明如果沥青砖生产不出来,冲天炉就要停产。工人们听了以后,干了白班接着又干了个二班,徐文俊也跟着大家一起干,第二天就拿出了足够的沥青砖,保证了砌炉子的需要。通过这些事,使他认识到,要指挥好生产,必须经常到生产现场,深入群众,依靠群众。
虚心学习,永远做个小学生
徐文俊刚担任分厂党委副书记的那些日子,感到厂子大,事情多,担子很重,怕挑不起来,有些胆怯。老干部、分厂党委书记刘云成,便多次和他谈心,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耐心地帮助他。他刚到分厂工作时,整天忙于事务,什么数字、报表、批条、签字,缠得他出不了门。刘云成对他说,工作千头万绪,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领导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上,放在发动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并亲自帮助他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他高兴地对人们说:“我有两个好老师,一个是老干部,一个是老工人。”他把刘云成等老干部的优点记在心里,经常同自己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弱点和错误,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一次,党委会研究一个车间领导班子的情况,谈到一个干部的问题时,徐文俊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说“不行把他撤下来!”这个意见引起了刘云成的注意。会后,刘云成既肯定他敢于阐明自己观点的精神,又帮助他正确理解党对犯有错误的干部的一贯政策,使他很受感动。从此,徐文俊积极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对犯有错误的同志,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热情地做政治思想工作,帮助他改正错误。
有一次,在改造四号转炉主排风眼时,他事先没有征求工人们的意见,自己根据外地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工人们一讨论,觉得照这个方案改,改了和不改差不多。工人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参考外地的作法,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徐文俊拿着这两个方案一比较,深感自己搞的方案不如群众搞的方案好,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采纳了工人们的方案。转炉改造后,由过去的平均炉龄几十炉一跃到一百炉以上,平均每一炉的产量增加一倍以上。从这件事中,他再次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自己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