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光辉——苏州市拾物招领处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0
第4版()
专栏:

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光辉
——苏州市拾物招领处见闻
在各地的拾物招领处里,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故事,闪耀着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的光辉。这里给读者介绍的,是发生在江苏省苏州市拾物招领处内外的一些事。
每天,从早到晚,这里的人民警察忙着接待一批又一批来访者,其中有许多人是前来送交拾物的。
今年六月的一天晚上,机动三轮车工人王洪明,把一个客人从苏州市送到西郊的浒关后,已八点多了。他驾着空车从浒关回来,发现路上有一只包裹,他停下车拾起包裹打开一看,里边有女式上衣两件,各种颜色的衣料好几段,还有其他许多物件。王洪明心里琢磨,这包裹很可能是从什么车上颠下来的,丢失的人肯定很着急,在这里等会儿,或许能遇到寻找失物的人。于是,他把空车驶到一旁,坐在公路边上等候。半个多小时后,还没有人来寻找,王洪明只得带着包裹驾车回到苏州。第二天,王洪明一上班,就把这只包裹交到服务站。服务站的同志又很快把包裹转交到了拾物招领处,等候失主前来认领。
在拾物招领处,每天都收到大量的物件。据统计,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少年儿童拾到后交来的,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少年儿童崭新的精神面貌。
一天,苏州第二食品商店的两位女营业员,送自己的子女上托儿所。过了马路以后,小伟和小萍别了母亲,走小巷上托儿所去了。小萍眼尖,看到地上有一包东西,她叫住小伟,一同拾起了这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百七十元钱。小萍说:“妈妈讲过,拾到东西要交还人家,做诚实的孩子。”小伟说:“阿姨教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这东西快去交给阿姨!”两个小朋友手拉着手,赶到托儿所,把钱包交给了托儿所阿姨。阿姨表扬了小伟和小萍,就把钱转交到拾物招领处。
送交到拾物招领处来的物件中,从一分钱的硬币到几千元的存折,从普通的钥匙到名贵的手表,从小孩用的手帕到大人的毛料上装,吃的,用的,玩的,什么都有。今年一至七月份,群众送交的物件有二千二百四十件,其中手表六块,钢笔四百零二支,各种票夹二百九十八只,手提包六十七只,各种衣服四百三十八件,现金二千零十四元多。这些东西交到拾物招领处以后,又是怎样使物品回到失主手里的呢?
一天下午,苏州无线电四厂两个工人拾到一个皮夹,交到拾物招领处。皮夹里,除了二十多元钱和许多票证外,只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位年轻的解放军,一张是个天真的小姑娘,其他一无线索。怎样寻找失主呢?民警高慧玲和殷美珍分析了情况,认为皮夹内没有证件,失主可能是个家庭妇女;皮夹是在十全街附近拾到的,很可能这人就住在附近。于是,她俩来到十全街附近的公园路派出所访问,但民警们谁也不认识照片上这两个人。接着,她们又让正在开会的里弄干部和居民群众认照片,大家都说不认识。寻找失主虽然遇到困难,但两位民警并不灰心。她们想,到小孩中去问问,或者会有人认识。她们挨家挨户让小孩看照片,走了一家又一家,忽然,有个小孩看到照片高兴地说:“啊,这不是姐姐的同学吗?我认识!”这个小孩领着民警,来到了十全街二十八号。一进门就碰见了照片上的小姑娘。原来,这家的老太太正在翻箱倒柜寻找这只皮夹呢。当老人拿到皮夹时,激动地说:“人民警察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拾物招领处的人民警察,就是这样千方百计,不怕麻烦地寻找失主。为了使拾交的物件尽快归还失主,拾物招领处的民警,还把拾物集中起来,开办展览会,组织群众参观认领。同时给各单位发出认领失物的公告,列出还没有认领的物品清单。这样,一些长久以来无人认领的物件,很快回到了失主手里。
今天,苏州市拾物招领处已不单是个拾交失物和寻找失主的机构,它已经成为一个传播毛泽东思想,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阵地。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共青团员、红卫兵、红小兵,前来失物招领展览会参观。展览室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物件,介绍拾金不昧、拾物交公的事迹和图片。民警一边带领着青少年们参观,一边给他们讲解先进事迹。通过这种参观学习活动,广大青少年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使拾金不昧、拾物交公的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进一步发扬光大。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