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改造山区——记湖北保康县大干大变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1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改造山区
——记湖北保康县大干大变的事迹
鄂西北山区,地区辽阔,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土质瘠薄,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三年来,这个地区保康县的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一鼓作气,大干苦干,修好河堤和渠道四百五十四条,修小水库、拦冲堰六个,建水轮泵站八座,小水电站九座,新改水田和水平梯地二万七千四百多亩。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抗灾能力增强。今年粮食获得丰收,其中夏粮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五。这是全县干部群众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结果。
道路曲折,斗争不止
保康县改造山区,发展农业的斗争,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一九六○年以来,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在这个贫瘠山区始终没有停息过。刘少奇刮起的“三自一包”的资本主义妖风,曾经影响到全县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下,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纠正了资本主义倾向,巩固了集体经济。一九六五年的粮食总产上升到一亿二千九百多万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九六九年以前有一个短时期,由于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一些生产队不能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偏离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正确方针,粮食产量又一度下降。
一九七○年新县委成立以后,按照九大政治路线,大抓两条路线斗争。他们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大力表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坪大队,树立改造山区的样板。这个大队从一九六一年以来,坚持与阶级敌人斗,与错误路线斗,与大自然斗,艰苦奋斗十多年,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变,粮食有很大增产。一九七二年,粮食总产达到七十一万七千斤。他们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七万多斤,超过征购任务百分之六十。集体已储备粮十一万八千斤。
大坪大队的变化给县社各级干部以极大的启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唯一道路。各社队把劳动力主要集中到农业第一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做出榜样,鼓舞斗志
在农业学大寨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一些干部的思想障碍。有些人遇到困难就不敢前进;有些人只想修修补补,不愿大干流大汗。保康县委认为:要克服干部中的这种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路线觉悟,首先县委要带头大干,做出榜样来。
保康县的群众常说:“高山一面坡,顶不上河边一个灯盏窝。”一个大队能有几亩河滩田,那是非常可贵的。全县有三条大河,五十二条小河,有大片河滩,如果都砌上石堤,将沙滩改成良田,全县可以增加几万亩好田。但是,有人以为,工程大,困难多,干不了。保康县委决定抓住这个增产的关键措施,用根治清溪河,改造沙滩地的事实,作为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教材,来鼓舞全县人民的斗志。
清溪河是全县三大河之一,全长一百多里,河面宽,沙滩多,需要沿河砌很长的石堤。从一九七○年开始,县委领导成员亲自带着三千治河大军,奋战两个冬春,终于修起一条高三米、底宽二点五米、面宽两米、长九千二百多米的石头长堤,把汹涌的清溪河水,锁在四十米宽的河床里。他们夺得了一千多亩沙滩地,并且垫土改田一千二百一十八亩。
清溪河治理成功,打破了一些人的畏难情绪,树立了治理山河的信心。各社队普遍发动群众,筑堤围田,拦河扎堰,引水灌田。治山、治水、治土的群众运动越来越声势壮、规模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断高涨,这个偏僻山区的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