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工业战线上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2
第5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工业战线上的先进事迹
罗马尼亚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正在继续开展充分利用本国资源、自己装备自己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
维修设备的能手
两年前,维尔恰县化学联合企业制碱厂的机器要送到布加勒斯特或其它地区的工厂维修,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工人们想,要是有个“医生”经常给机器“看看病”,有毛病当场修理,那该多好。现在,这个厂机械车间的车工维·康斯坦丁内斯库成了这样的“医生”。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艰苦的努力,康斯坦丁内斯库掌握了一整套专业技术知识。这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怀着对祖国建设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主动承担起维修本厂机器设备的任务。
当康斯坦丁内斯库组织起十个人的设备维修队时,有的人对他们能否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表示怀疑。他们说:“可不能蛮干哪,把现代化的机器搞坏了,可承担不起责任呀!”康斯坦丁内斯库并不动摇,他和工人们把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实践证明,经过维修队修理的机器质量很好。两年来,这个厂的机器设备再也不用送到外面去维修,大大方便了生产。
康斯坦丁内斯库先后共搞了二十五项技术革新,创造的价值达一百万列伊,工人们称他是工厂的“好管家”。
先进工人的雄心壮志
今年八月六日,在阿尔杰什县南部的斯特凡大公乡,一座四层楼的新磨房投入生产了。它每天能磨出二百四十吨面粉,供应附近四个县的四十五个乡。
在磨房里有六名先进工人。就是他们,自己设计了这座磨房。它虽然不是一个宏伟的建筑,但是建设者们自力更生的精神,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六个人中的尼古列斯库,是一个从事磨面工作三十六年的机械工。他画了一张设计图,得到领导批准后就和别的工人一起,开始建造磨房。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又想方设法节约材料,只是浇注地下室混凝土墙一项,由于采用代用品就节省了大量木材。工人们还从附近工厂闲置和报废的机器里找来了车床、钻床和各种工具,加以修理和改装,建起了一个临时机械车间,以便安装和整修磨房的机器设备。磨房里的十台磨面机,有好几台是二十年代或三十年代的产品。七个平筛中只有三个是新的,其余都是从废铁堆里找来的。电气设备、起吊装置和操纵台等都是工人们在现场边生产、边试制成功的。
(新华社据罗马尼亚《火花报》)
(附图片)
罗马尼亚布拉索夫汽车厂工具车间老工人在向青年工人介绍自己的生产经验。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