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实践出真知——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化肥厂工人革新技术的故事二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3
第2版()
专栏:

实践出真知
——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化肥厂工人革新技术的故事二则
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化肥厂,三年前,还是市里有名的后进单位。三年后,经过批林整风,面貌变了,现已成为“工业学大庆”的先进集体。下面两则故事,反映了他们在批判唯心论的“天才论”以后的变化。
实 践 第 一
今年上半年,铜陵市向铜官山化肥厂下达了一项增产减人的指标。厂党委召开了几次会议,但是都落实不下来。有人扳着指头算了算,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减一部分人,只得闲一部分机器。”厂党委书记张希栋心里也没个“底”,他寻思:这几年,人员、设备增加不多,生产指标却一年比一年高。再增产减人,潜力究竟该从哪儿挖呢?
为了找出答案,他来到了磷肥车间。这个车间去年通过技术改造和改善劳动条件,减少了二十个人,产量比前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五。这个车间还有没有潜力可挖呢?张希栋带领十多名干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找老工人促膝交谈,向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对车间的破碎、运输、混化各个生产环节做了周密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还有薄弱环节,由于破碎系统生产能力低,满足不了混化工段的需要,造成“等米下锅”的局面。破碎工段的老师傅说:“应该给几台进口设备动动手术!”张希栋认为意见很对,在征得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后,立即组成了“三结合”小组,先后对破碎系统的条筛、风扫磨、干燥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这个系统的关键设备风扫磨的生产能力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几项革新的成功,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还简化了生产工序,节省了劳动力。几个月来,这个车间不仅稳产、高产,还从生产第一线减去了九名生产工人,支援了其它工艺生产。通过这次调查,拿出了有说服力的材料,使全厂的增产减人计划很快得到落实。
回忆这一实践,张希栋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实践出真知。有很多事情,群众通过实践都解决了,而我们却没有想到,没有看到,原因是脑子里还有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影响。只有深入到革命生产第一线去,老老实实地拜群众为师,让劳动的汗水洗刷自己头脑里的唯心精神,才能牢牢掌握领导的主动权。”
不 信 鬼 话
一座自然循环废热锅炉,通过吸热器,饱吮沸腾炉的废热蒸汽,又经过蜿蜒曲折的管道,将大量蒸汽源源不绝地输往毗邻车间、制砖厂、浴室。这样既发展了生产,又为职工创造了更多的福利。但谁能想到,这套技术复杂、结构精巧的设备竟是几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管子工自行设计、制造、安装起来的呢?
回顾这段战斗历程,管子工班姜师傅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是靠《实践论》起家的。刚开始时,有人对我们讲,锅炉是高压设备,弄不好就会爆炸,还是别操这份心吧。我们想,天下那有生下来就会造锅炉的人?不会就干着学嘛。林彪动不动用‘天才论’来吓唬人,我们才不信那套鬼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个厂的沸腾炉是用水箱来降温的,既要耗费大量的工业用水,又造成了余热的浪费,工人们都很心疼。“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余热利用起来呢?”姜师傅在管子工班提出了这个问题。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搞余热利用。在有关领导同志的支持下,姜师傅和其他几个管子工根据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厂实际,大胆绘图设计,制造安装,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锅炉耐压试验。吸热器,是这套工艺的关键设备。他们最初制作的吸热器损坏率高,一损坏就要停车检修,影响了硫酸的正常生产。在挫折面前,他们不灰心,不气馁。为了寻找失败原因,姜师傅多次蹲在烟雾弥漫、热气熏人的沸腾炉旁,象医生诊治病人那样细心观察,分析研究根治吸热器短命的“方子”。经过反复“诊治”,终于发现,吸热器弯曲度不合格,造成管内水循环缓慢,是造成损坏率高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一情况,他们一方面改进了管道的弯度,同时外面再加上生铁套管和高温水泥,使吸热器的寿命由原来的一个星期延长到七、八个月。这套设备投入生产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吸热器较水箱有节省钢材、寿命长、吸热效能好、确保安全生产的特点,每年还可为国家节约一千多吨煤炭。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