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女石匠——记民兵营长李月梅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3
第3版()
专栏:

女石匠
——记民兵营长李月梅的先进事迹
去年六月,山西壶关县桥上水电站工程正进入紧张阶段,施工队第九营在涵水洞合龙时,缺少了“牤牛头”石(上宽下窄,形状象牛头)。当时,已进入雨季,涵水洞不能合龙,整个工程都有被冲毁的危险,大家十分着急。正在这时,施工队第九营营长李月梅,背来了她凿的“牤牛头”石,往涵洞龙口一放,不大不小,恰恰合在龙口上。这一下震动了整个工地,女石匠李月梅的名字便迅速传开了。
李月梅是怎样学起石匠的?说起来话长。
一九七○年,李月梅中学毕业后,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愉快地回到了家乡。这时电站工程急需大量石工,李月梅就自动报名参加了石工队伍。消息很快传到了她母亲耳朵里,母亲不高兴了。原来当地有个旧风俗,说什么“女孩当石工,丢人败家风”。李月梅回家一进门,母亲就说:“月梅你傻了!你念了那么多书,电站大大小小那样多的活,偏要你当个女石工?”李月梅说:“过去,我父亲不也是石工吗?”一句话勾起了母亲的回忆。
为了糊口活命,李月梅的父亲从小就学石匠。他长年累月在外做苦工,吃打挨骂,受人歧视。一次,他给地主做活,因凿坏了一块石头,被地主一锤敲在头上,连推带打赶出门外。辛酸的往事使母亲落泪了。李月梅看到母亲的心活动了,便说:“妈,在旧社会,当石匠吃打受骂,被人看不起,那是由于有地主阶级的压迫。新社会,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教导我们: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我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当个女石工有啥不好?”一席话说得母亲不言语了。
第二天,李月梅要到电站上工了,母亲拿出李月梅父亲当石匠用过的一副锤钻交给她,说:“孩子,好好当个女石工,多多为革命做贡献。”
学石工,首先要学会破石。开始,李月梅劈开的石块少面无角,一连劈了几块,连一块也不能用。老师傅看了看她凿的“寨眼”,对她说:“月梅啊,你在学校学两点确定一直线,三点确定一平面,这四个‘寨眼’不在一个平面上,劈下的石头怎能有平面。”老师傅的话,使李月梅很开心窍。她照着老师傅的指教,选好了点,凿眼下寨,果然劈下的石头有面有角,能使用了。
不久,她又学习锻石的技术。锻石,需要有一定的臂力和手腕上的功夫。对于这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十九岁的姑娘来说,面临着新的考验。小小铁锤二斤半,累得她腰酸腿痛胳膊软。锻石有个四字诀:“钻要握紧,锤要打准,猛举稳打,仔细耐心。”可是月梅一诀也掌握不了。有一次,一粒小石子撞在她的眼上,眼睛一眨,一锤下来,正好打在大拇指上,鲜血从手指上滴下来。但李月梅没有屈服,她裹住拇指,拿起锤头,继续干起来。干到第七天,李月梅有点支持不住了。晚上,她回到宿舍,全身发烧,腿和胳膊象针刺一样痛。是坚持下去,还是向领导请求不干?两种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她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毛主席的教导,给她增加了无穷的力量。第二天,她照常上工,咬紧牙关,坚持战斗。汗不停地从她脸上流下来,湿透了衣服,双手打泡了,渗出了鲜血,但李月梅仍然坚持着。这样,三个月过去了,她终于攻破了道道难关,掌握了锻石的本领。如今,她手劲硬,钻头扶得稳,碎石乖乖地朝两边飞去。锻出的石料,大方美观,面平角直。什么“雨点式”、“狗牙状”、“牤牛头”、“圆柱体”,都能凿得出。李月梅练就一身硬功夫,成了一名熟练的好石匠。
在李月梅的影响下,施工队很多女青年都学起石匠来了,李月梅的身边有了很多徒弟。她言传身教,积极培养。现在,石工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一批新的女石匠在茁壮成长。李月梅所在的第九营,百分之七十的女民工学会了当石工。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