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靠路线指方向 靠群众办水利——辽宁庄河县发动群众大修水利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5
第2版()
专栏:

靠路线指方向 靠群众办水利
——辽宁庄河县发动群众大修水利的经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批林整风以来,辽宁省庄河县广大群众修水利的劲头越鼓越高,水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九七○年起,四年来,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七十多万亩,等于一九六六年的三倍半。水利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大增,结束了过去长期吃统销粮的情况。四年来,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两亿多斤。去年虽然遭到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粮食亩产仍然超过《纲要》,今年又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五。
不要只看条件差,要看到群众力量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庄河县委很早就了解水利的重要。但是如何彻底抓好治山治水,以前却缺少具体办法。这个县北依群山,南濒黄海,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过去,北部四十多万亩陡坡地,
“种一坡收一车”;南部有二十几万亩涝洼塘、老碱窝,“十年九不收”。生产条件落后,“打粮食靠天赏”。一九五八年,广大群众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劈山开岭,修河筑堤,建起许多水利工程。可是,当时县委的一些同志,由于受修正主义路线影响,只看到生产条件差,没有看到群众的力量大。他们不去发动群众继续修好配套工程,争取发挥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益,反而把那些水利工程看做是包袱,把一些工程停办了,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那个时候,有的同志认为庄河条件差,没办法,学大寨只能慢慢来。这种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世界观,长期压抑着群众的斗志,束缚了生产的发展。因此,农业生产仍然处在“春旱、夏涝”的威胁之中,粮食亩产老是在二、三百斤左右徘徊。
一九七○年,《人民日报》社论《农业学大寨》中指出:“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这个严肃的问题,提到了庄河县委面前。他们马上深入群众中去做调查,找办法。
群众中的事迹很动人。双河大队和朱家隈子水库只有一岭之隔,过去是“岭后水汪汪,岭前苗发黄”。一九六七年春,大队党支部带领贫下中农,狠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焕发出冲天的革命干劲。他们艰苦奋战十四个月,凿通一百二十八米长的花岗岩山洞,引出水库的水浇地一千多亩,当年就增产粮食五十五万斤。
还有一个高岭公社,和转角楼水库一山之隔,过去也是“山后库水一大片,山前用水靠老天”。一九七○年冬,有个别同志想写报告向国家要二十八万元投资,靠上级派技术力量,修一座电灌站从水库提水浇地。贫下中农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等、靠、要,这不是我们的章程。这样,会等长了时间,靠短了志气,要没了精神。我们就是凭两只手,也要把泉龙山凿通,让水库水自流灌田!”他们组织了二百人的创业队,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奋战一年多,拦腰凿穿五百三十多米长的泉龙山,修起包括八百米暗渠的二千多米的干渠,引水库水浇地三千多亩,每亩增产一百五十多斤。
群众的志气、群众的干劲、群众的创造,给县委以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他们结合这些实例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狠批林彪一类骗子的反动的“天才论”和“群众落后论”,进一步洗刷唯心精神。他们坚信只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修水利,庄河大变快变是完全可能的。
县委运用这些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大变快变的典型,对干部和群众反复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大寨精神,使干部看到了群众的力量,群众认识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放手发动群众,迅速掀起了农田建设的高潮。县委常委分别蹲点包片,带领全县人民开河,凿洞,修渠,架槽,筑坝,打井。三年来,全县投工二千五百多万个工日,兴修大小水利工程二千多项,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条件。
不能只派任务催进度,要先抓大事抓根本
全县在前进,可是少数生产队还是冷冷清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县委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就动手解剖平山公社金线沟大队的情况。这个大队由于领导班子阶级斗争观念薄弱,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散布治山治水是“劳民伤财”、“远水不解近渴”的论调,煽动一些社员外出包工揽活。这样,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县委领导同志同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一起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总结两条道路斗争的经验教训,狠批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揭开了当地阶级斗争的盖子,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刹住了资本主义的歪风邪气。广大干部和群众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一百多名强壮劳动力组成的创业队,坚持常年治山治水。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改变了落后面貌,实现一人一亩七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一跃成为全公社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庄河县委解剖了这个“麻雀”后,继续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一些社、队有类似金线沟大队的情况。那里的干部只关心派任务,催进度,不注意抓大事,抓根本。结果,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捣乱,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抬头。自然条件较好、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太平岭公社一些生产队,就是因为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比较严重,只顾当年多分,不搞长远建设,严重地阻碍着集体经济的发展。从这些实例中,县委深刻地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能不能大发展,根本问题在于是不是用党的基本路线统帅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使广大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从而团结起来与阶级敌人斗,与资本主义倾向斗,与一切艰苦困难斗,与大自然斗。县委帮助这些社队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统帅生产,放手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太平岭公社党委书记去年秋季带领四千名社员,用十五天时间,把过去四年只干了一半工程的向阳水库建成了。两年来,全公社水浇地面积由原来的一万八千亩增加到四万亩,平均每人一亩八分。因此,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从一九七○年起,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一百多万斤。
庄河县委从此更加坚持向广大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三年来派出许多干部,先后帮助七十八个后进大队做工作,开展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组织县、社干部经常深入基层,通过上党课、举办政治夜校和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结合农村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深入进行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路线觉悟,调动了广大群众大修水利、大办农业的干劲,充分发挥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
不断洗刷唯心精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农田水利建设,是改天换地的群众运动,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庄河县委近年来的深刻体会。他们不断洗刷唯心精神,认真总结、推广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虚心倾听、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热情扶持群众运动中的新生事物。
搞农田水利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是伸手向上,依赖国家,还是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栗子房公社党委,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几年来为水利建设提供了六十多万元的资金,兴建了小水库、提水站等一百二十多项水利工程,实现了一人一亩五分水浇地,粮食亩产连年超《纲要》。县委认为这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正确途径,及时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全县各社、队按照这个榜样干,三年来为水利建设筹集了六百多万元资金,加快了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朱家隈子水库配套工程,要建七座渡槽,需要大小规格不等的水泥预制构件一万二千多块。做预制构件,通常要用大量木材做模型板。木材一时又无法弄到,怎么办?有人建议用“地模”代替“板模”。县委支持了这个意见。经过反复试验,这个办法终于成功,既为国家节省二百五十立方米木材,又加速了施工进度。
没有现代化吊装设备,怎样把十吨重的水泥预制构件架到十米高的槽墩上?民工们提出用木杆搭成“龙门架”,安上人工绞盘,用人力吊装。县委采纳了这个方案,并组织几十次研究、试验,使这个方案不断完善。全县的渡槽吊装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办法建成的。
为了充分发扬群众的创造性,庄河县委经常在水利工地上召开“诸葛亮会”,发动群众献计献策;还及时表扬和传播群众的先进事例,激励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