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让青春永放光辉——记河北省承德钢铁厂女医生孙志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5
第3版()
专栏:

让青春永放光辉
——记河北省承德钢铁厂女医生孙志成
青春,是美丽的。但是,一个革命者,怎样使自己的青春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承德钢铁厂女医生孙志成,用她的意志和行动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案。一
这已是一九六二年初春的事了。傍晚,孙志成和几个姑娘跳着唱着,高兴地象小鸟一样要去看电影。刚走出卫生所的大门,猛听到值班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来。孙志成习惯地停住了脚步。值班医生小徐着急地说:“不好了,冰沟门养路工区的老工人王瑞亭病危,需要急救,我得马上去!”小孙一把拦住她:“冰沟门离这里四十多里,这里也要有人值班,还是我去!”“你下班还没休息。”
“抢救病人要紧,还讲啥休息!”她一扭身跑进医务室,准备好急救药品就朝外跑。
那天晚上下着大雾。当刚要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不幸的车祸发生了,孙志成失去了知觉……
“孙志成出事了!”消息象电流一样,很快传遍了全厂。厂领导闻讯赶来了,成群结队的工人赶来了,连两位长年瘫痪在炕上的老工人,也找人用三轮车拉着赶来了……
经过医院全力抢救,孙志成终于复活了。
她睁开双眼,吃惊地望着大家,着急地问:“你们都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抢救王瑞亭。我的听诊器呢?我的出诊包呢?”小孙使劲地抽出左手,朝右臂上一摸,猛地缩了回来,“啊!我的胳膊呢?”“我的右腿呢?”在场的人忍不住哭了。在这一瞬间,她立即明白了:自己的右臂和右腿已经全没了,从此就将变成残废了。这对于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党委书记握住她的左手,激动地说:“志成同志,不要难过,你是个模范共青团员,党相信你会战胜痛苦,恢复健康,继续为党工作。”她的爱人老陆捧着毛主席著作,亲切地说:“志成,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我负担,你好好养伤,毛泽东思想会给你战胜病痛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力量!”几个姑娘呜咽着说:“志成姐,你要看电影,唱歌曲,我们背你去。”……她握着一双双温暖的手,望着一张张亲切的笑脸,百感交集。她想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想起了党的关怀和培养。她哭了,又笑了。她让战友孙新萍快把毛主席著作打开,她看啊看啊,心里真象升起了一轮红太阳。从此,孙新萍读,孙志成听,姐俩共同学习毛主席著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孙志成的病情逐渐好转。这些日子,她除了读毛主席著作,还看了徐学惠的故事,读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开始想到生活和工作。她想:徐学惠失去双手还能为党工作,保尔瘫痪在床上,双目失明,还从事创作。我,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难道能躺在病床上了此一生吗?她反复地背诵着保尔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啊,如何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如何让青春永远放出夺目的光辉,这是孙志成每天都在考虑的问题。
孙新萍看到战友心事重重,便劝说:“好姐姐,不要难过,党组织跟我谈了,让我长期侍候你。俺就陪你整天在一块,我帮你梳头,帮你洗脸,帮你看书,帮你吃饭……”小孙的话使志成又感动,又难过。是啊,她们是在同一面红旗下宣誓入团的战友,又是在一张桌上工作的同志,感情是深厚的。但是,自己不能动了,还能拖住她吗?!“不行!我一定要站起来。”小孙是个说到做到的坚强青年。残腿还没有消肿,高烧还没有退去,她就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为重新投入三大革命运动,迫不急待地做着战斗准备。二
孙志成出院以后,因为伤口没有愈合不能安假肢。医生认为:一个人同时断掉右臂右腿,身体已经失去了平衡,就是安上假肢也不能走路。孙志成静静地躺在炕上,失去工作的痛苦,又一次在折磨着她。每当她听到街上敲锣打鼓欢庆胜利的时候;每当坐上残废车被人推着出门的时候,她总是问自己:“难道我就是这样度过一生?”她苦苦思索着如何回到战斗生活中去。
一天晚上,孙志成已经躺下了,猛听到外边有敲门声和紧急的呼叫:“陆医生,我家的小孩快断气了!”听到这声音,孙志成忘了自己是个病人,忙用左手抓起听诊器,霍地坐起来,想要下炕。但身子还没坐稳,便“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那个人跑进屋里把她扶到炕上,见她的脸被擦破了,浸出斑斑血迹,便心疼地说:“这可怎么说哟!俺是来找陆医生的,可你半拉身子咋能出诊呢?陆医生不在,我去找值班医生。”说罢就急忙走了。这时,孙志成非常痛苦,她想:作为一个医生,当病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却一步也不能动,难道我真的失去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了吗?不!决不能!第二天,她向党组织提出无论如何也要安假腿,一定要站起来,回到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岗位。党委支持了她的要求。
她和孙新萍来到了石家庄,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由于她伤的是一顺右臂右腿,练习走路只能靠别人扶着,就是这样还经常摔倒。特别是假肢磨着残肢的嫩肉,走起路来象针扎一样疼,不一会,就磨出鲜血来,疼得浑身冒汗。孙新萍劝她歇一会再练,但孙志成坚定地说:“不能歇!世界上的路都是走出来的,我不相信没有拐杖就不能安假腿。只要有恒心,钢梁也能磨成针!”说着,她们顶着骄阳,继续一步一步地苦练。夜间,孙新萍经常被响声惊醒。原来孙志成看新萍睡着后,自己又偷偷扶着墙壁在练习,不小心摔倒了,就把小孙惊醒了。孙志成就凭着为党为人民要继续工作的坚强意志,终于重新站起来了。
这又是一个初春的早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大地铺满霞光,孙志成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重新背起心爱的出诊包,迎着朝阳,一步一步地走进卫生院的大门,回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岗位。此时此刻,她是多么激动啊!
“俺们的孙大夫又回来了!”这消息就象晴空里放了几挂鞭炮,很快在全厂传开,很多人专门来看望她。
不久,孙志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 回到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以后,因为毕竟是一只手,诊断、开方、注射都很困难。一次,一个患者在孙志成的诊桌前等了老半天,因为她看得慢,没有等上。他怕影响工作,又带着病回到生产岗位。这件事,使孙志成内心里受到一种责备。从此,人们在假节日,或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看见孙志成在药房里,不是练包药,就是拿着针头在小枕头上练打针。有时回到家里,也弄一张纸叠来叠去。千百次地练,一次又一次地琢磨,她终于用一只手又掌握了看病、开方、打针、换药等医疗技术。
她常说,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要付出心血和劳动。她决心用一只手、一条腿,也要攀登为人民服务的高峰。
一天晚上,孙志成学习回来,夜已经很深了,家里人都已经入睡。她轻轻地从针包里拔出一根银针,忙着练起针灸来。由于一只手难于固定穴位,进针不准,把血管扎破,鲜血流了出来。她的小儿子一觉醒来,看到妈妈半跪在炕上,正在扎针,并且鲜血直流,上去搂住她的脖子哭起来:“好妈妈,您就剩下这一条腿了,再扎残废了,那可咋办呀,……”志成把脸贴在孩子的面颊上,爱抚地说:“强华,你妈妈和咱全家人的生命都是党给的,为革命咱宁愿自己担风险,也决不能叫阶级兄弟有半点不安全,不在自己身上练会扎针,咋能给别人治病呢?”说着,又扎了起来。经过反复练习,终于学会了简单的针灸技术。
厂医院办了一个中医学习班,孙志成总是坚持早晚去听课。一天晚上,天忽然下起大雨,正赶上她的残腿发炎,不能安假肢。去还是不去?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使她立即做出抉择:就是下刀子也要坚持去听课。当时她爱人不在家。她用一块雨布把书包好,一挺身,用一只手扶着杖子顶着倾盆大雨,用一条腿硬朝厂里蹦。跌倒了,她就爬着找到树木支撑起来,继续朝前蹦着。学习班的同志,望着窗外那不断线的大雨,心想志成不会来了。可是猛听院里扑通一声,人们一看,“啊!是孙志成倒在泥水里。”学员们立刻拥了出去,把她背到屋里来。只见她浑身上下都是泥水,人们被她的精神感动得都流泪了。四
有人说青春是短暂的,她象鲜花凋落一样,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青春是不能用年龄来计算的。孙志成,这个党的好女儿,她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到党的事业上,使壮丽的青春,不断发出灿烂的光辉。她腿脚不好,但每天上班从未迟到和早退过。她把温暖送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荣岗位上。
孙志成常想,作为一个人民医生,决不能等病人找上门。她为了使自己能出诊,就继续练习和摸索上坡、下坡、过沟的规律。她还给自己定了一条制度:找上门来的及时去看;老病号在心里列上名单,抽空就登门去看;重病号一定要赶在时间前面。去年过春节,卫生所放了三天假,孙志成没在家呆半天。初一,她到下营子去走访了七八户病人家,初二,她又跑到南沟,巡诊了郑师傅、来福贵等七家的病人,初三,又到医院把住院的病号,一一探访了一遍。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孙志成刚躺在炕上,天突然刮起了大风,一会便飘起了漫天雪花。伤口一剜一剜地疼,她久久不能入睡。这时,她忽然想到:风雪天,我的伤口疼,那些老病号,陈大娘的气管炎,许英的胸椎结核……又会怎样呢?她挣扎着爬起来,忍受着伤口疼,安上假肢,冒着风雪,首先来到康瑞兰家。一进屋,就见康瑞兰,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着,憋得满头大汗。孙志成看到这情景,便责备她说:“你喘得这么厉害,怎么不打发孩子找我去呢?”康瑞兰激动地说:“是想去找你,可又一想,你那个腿脚,风雪又这么大,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啊。”孙志成听了非常感动,她说:“给阶级姐妹治病,是我的责任,可不能过意不去啊。”志成忙给她打了一针,服了药,气喘很快好些了。当孙志成要离开时,康瑞兰眼泪刷刷地流下来。孙志成在风雪中走出很远,回头望时,在那透亮的玻璃窗上,康瑞兰还在望着她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