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大森林的主人 访黑龙江省穆棱林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5
第3版()
专栏:

大森林的主人
访黑龙江省穆棱林区
我们来到全国林业系统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穆棱林区。这里一派热气腾腾的跃进景象:在奇峰环抱的密林深处,伐木油锯的马达声震撼着群山;在深山峡谷里,拖拉机拖着长长的原条奔驰;在运材公路上,满载着各种粗大原条的汽车络绎不绝;在木材堆积如山的贮木场里,架杆机挥舞着巨臂,把棵棵栋梁之材,装上火车,运往祖国各地。
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锻炼的广大职工,正以大森林主人的姿态,战斗在林海。
在穆棱林区一些山峰上,长着一些参天大树,人们管它们叫山帽。过去这些地方被称为禁区,不让采伐。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提出冲禁区,摘山帽,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战斗口号。青年拖拉机司机王培兴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在牛心山上展开了一场攻山夺木的战斗。站在牛心山下,要仰面朝天才能看到山顶。别说拖拉机上去,就是人往上爬也很费劲。王培兴不畏山高,开着拖拉机第一个冲向禁区。可是刚冲到半山腰,拖拉机就憋得冒黑烟,车身直往后退。直线上不去,就巧妙地绕山盘旋往上开。下山的时候,由于坡太陡,有跑车的危险,他们就采取多装原条和挖横沟填木头的办法增加阻力,防止跑车。就这样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打开了禁区。在王培兴的带动下,大家冲禁区,摘山帽,近几年来,为国家增产了上万立方米木材。
在莲河林场附近,有一座山,山高坡陡,人们称做天桥岭。运材公路越岭而过,汽车行驶在上面,好象行进在彩云之中。去年春天,突然下起大雪,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三十度。天桥岭的运材公路被大雪封死了,有的地方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为了把木材按时运出山,三号汽车司机长、共产党员刘善岐一车当先,在前面为车队开路。当车爬到天桥岭一半时,只见车轮在飞转,可车身却寸步不前。在这紧要关头,刘善岐甩掉身上的棉袄,抡起大镐,刨冰开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英勇奋战,终于在天桥上闯出一条新路,保证了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出山来。
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穆棱林区有一半成了荒山秃岭。解放后,广大林业职工积极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大力开展了营林工作。这里先后办起了十一处大型苗圃,培育了近千亩母树林,改造了十余万亩天然次生林,在荒山秃岭上,还营造了三十多万亩新林。
在老道沟经营所的苗圃里,我们看到一池池落叶松、樟子松等各种树种的幼苗,长得茁壮喜人。苗圃工人还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使苗木长得又快又好。原来落叶松树苗隔两年才能上山,现在当年下种,当年上山。
红岩经营所有一万三千多亩人工林的幼树,因长势不好,需要进行透光抚育。这个经营所的职工,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大家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以后才回来。在严寒的季节里,冒着风雪,跪在雪地上伐树。为了保护幼树,宁可把伐倒的大树一棵一棵的扛出去,也不另开辟拖拉机集材道。原来计划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透光抚育任务,经过大家团结战斗,仅用了一个冬春的时间,到今年三月就完成了。现在经过抚育的一万三千多亩幼树已郁郁成林。十年前栽下的红松,第一次结出了果实累累的松塔。
解放二十多年,穆棱林区为国家生产了四百多万立方米木材。文化大革命以来,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一九七二年比一九六五年,木材产量增长百分之二十四,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今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