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顶风镇浪的坚石——赞李石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6
第3版()
专栏:

顶风镇浪的坚石
——赞李石坚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 骆飞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赞美那矗立在海边的岩石。惊涛骇浪汹涌地向它压来,然而它傲然挺立,岿然不动。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李石坚,正象那海边顶风镇浪的坚石。
农民自卫军骨干李石坚早先是个石匠。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铸成了他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性格;接触广泛的社会职业,又使他具有较广博的见识,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比一般农民有较少的局限性和家乡观念。心胸开阔,敏锐机智、坚韧不拔,这就是李石坚的性格特征。
李石坚第一次出场,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雷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三起三落,屡遭挫折,不知路往哪儿走的时候,李石坚带来了“喜讯一件”,打听到了共产党的消息,并提出了“劫法场”“大闹三官镇”的方案。这有力的一笔,既反映了李石坚对党无比热爱和殷切期望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困难面前不低头,失败之时不灰心,关键时刻有主见的英雄性格。从这一笔简炼的描写中,我们深深感到:李石坚是农民自卫军中最积极最坚定的力量,是雷刚的得力助手。
李石坚是农民队伍里先进思想的代表。在柯湘还没有来到农民自卫军以前,他与雷刚同生死、共患难,积极为队长出谋划策,影响农民自卫军往好的方面发展。柯湘来到杜鹃山之后,李石坚又大力协助,积极配合,为柯湘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他,在柯湘开始注意温其久的时候,第一个向柯湘反映了温其久的历史情况,引起了柯湘进一步的警觉;是他,最先领会党的政策,站到柯湘一边,并且积极协助柯湘打通雷刚的思想;也是他,在乱云飞渡的时候能明辨是非,在拍击的浊浪面前能站稳脚跟,和柯湘并肩战斗,严斥兴风作浪的温其久,力阻要莽撞下山的雷刚……所有这些,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李石坚机智无畏的性格特质,体现了柯湘从井冈山带来的革命火种,已经在他身上生根开花。
剧本在塑造李石坚英雄形象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将他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漩涡中来集中刻画他的内心世界。在《雾岭初晴》一场中,李石坚针锋相对斗顽敌,挺身而出护红旗,表现了他自觉执行捍卫正确路线的高度政治觉悟。混进革命队伍的内奸温其久,在党代表柯湘、队长雷刚都不在的情况下,妄图把部队带进土匪刘二豹的伏击圈,里应外合,扑灭农军。肩负党的重任的李石坚,带领广大群众,坚决斗争,寸步不让。首先,温其久大耍两面派,装着执行上级指示的样子鼓动大家下山;李石坚揭谎言、驱迷雾,耐心教育启发同志们不要轻信温其久的胡言乱语。接着,温其久又以队副的名义,以权制人,命令部队下山;李石坚义正辞严,指出“军队归党领导,调动岂能由你”,字字千钧,气贯长虹。温其久又用“误战机”进行恫吓,但是温其久的威胁不仅没有使李石坚屈服,相反更激起了他的愤慨,他联系前后事实,给予回击,句句击中敌人的要害。温其久狗急跳墙、恼羞成怒,强行下令摘袖标、倒红旗,并拔枪威逼;李石坚用威严不可侵犯的正气向敌人宣告:“守阵地卫红旗众志成城!”这铿锵有力的话语,配以李石坚等人手拉手肩并肩护卫红旗的行动,使李石坚的英雄形象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毛主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剧本在刻画李石坚的英雄行为的同时,突出了党代表柯湘的引导教育作用。李石坚从一个自发反抗的农军战士成长为一个能代替党代表的职务、执行正确路线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有一个过程的。是柯湘深入浅出的启发教育,使他懂得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是柯湘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忠诚、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使他懂得了应该怎样革命、怎样战斗。可以说,李石坚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与柯湘言传身教分不开的,都是党引导、哺育的结果。剧本通过李石坚英雄形象的塑造,既深化了主题,又很好地陪衬了主要英雄人物柯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