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革命母亲的形象——赞杜妈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6
第3版()
专栏:

革命母亲的形象
——赞杜妈妈
“二七”机车车辆厂工人评论组
一九二八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巍峨陡峭的杜鹃山上枪声紧迫,喊声不绝。刚从敌人牢笼里跑出来的农民自卫军队长雷刚,脚拖重镣,步履踉跄地上场。正当他拣石砸镣镣仍未开,心情烦躁顿足张望的时候,一位身背柴架、手持柴斧的老妈妈来到他面前,递柴斧砸开铁镣,送番薯暖人心肠。这位刚毅质朴的老大娘,就是烈士杜山的母亲——杜妈妈。
苦大仇深的杜妈妈,革命,是决不回头铁定了心;支援农军,是日夜操劳出尽了力。当她从雷刚口中得知自己唯一的儿子壮烈牺牲时,犹如听到晴天霹雳,震得她身子一晃,柴斧落地。然而,这丝毫也动摇不了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杜妈妈咬牙挺住,十分刚强地说:“砍不尽的南山竹,烧不死的芭蕉根!我丈夫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她化悲痛为力量,又毅然决然地把孙子小山交给了自卫军。这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杜妈妈不仅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亲人,而且满怀热情积极支援农民自卫军。在那吃糠咽菜的苦难岁月里,杜妈妈和乡亲们节衣缩食,把番薯、咸盐省下来,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肩挑背扛攀山越岭给农民自卫军送去。杜妈妈和乡亲们的阶级的情谊,真是比巍然耸立的杜鹃山还高,比滚滚滔滔的湘江赣水还长啊!
饱经风霜的杜妈妈,识大体、顾大局,胸襟博大开阔。《长夜待晓》一场,雷刚满怀激愤,要持刀下山去与毒蛇胆硬拚,为杜山等烈士复仇。然而,与毒蛇胆有杀子之仇的杜妈妈非但没有鼓励他,反而从雷刚那里要回了刀。雷刚三起三落的结局,杜山牺牲的血的教训,使杜妈妈懂得:单凭血气之勇与强大的敌人硬拚,是闹不出名堂的。她语重心长地告诉雷刚:“得找个带头引路的,再不能瞎碰乱闯啦!”在失去亲人无限悲痛的时候,她咽下个人的仇恨,以革命的成败为重,这是何等崇高的品格;在雷刚头脑发热的时候,她冷静地帮助雷刚总结经验教训,热情启发他去寻找“带头人”,又是何等的沉着老练啊!如果说《长夜待晓》中的杜妈妈还只是一个有一定斗争经验的贫农妇女,那末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在党的教育下,她的政治觉悟更有了迅速的提高。《铁窗训子》一场,针对雷刚狭隘的复仇思想,杜妈妈用柯湘“党的嘱托记在心里,个人仇恨咽在肚里,天下大事看在眼里”的崇高品质,用柯湘来到杜鹃山前后的巨大变化来启发雷刚要听党的话,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晓之以理,句句引起了雷刚的深思;动之以情,字字打动了雷刚的心弦。这里寥寥几笔勾勒,生动地揭示了杜妈妈识大体、顾大局、明是非、辨真伪的崇高精神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