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把社会主义文化献给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7
第3版()
专栏:

把社会主义文化献给农村
福建顺昌县大干公社下乡知识青年 华捷
我是福州市的初中毕业生,一九六九年三月,来到顺昌县罗坊大队落户。在同贫下中农共同斗争中,感到农村需要我们这些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青年。
一九七○年九月,大队的同志告诉我,前坑村要办一所小学,没找到老师。前坑村地处宝山脚下,十几户人家,散居三个自然村。贫下中农子女上学要到大队去,十二个学生每天往返十多里路,遇上风雨天,经常缺课。我想:贫下中农子女读书有困难,我应该挺身而出。我向党支部报了名,愉快地来到前坑生产队。
刚办学时困难很多,没桌子、没凳子,只有一块黑板,我又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贫下中农鼓励我说:“前坑村以前也办过学,可老师吃不了苦,都走了,你可别辜负我们的希望呀!”我下决心不辜负贫下中农的希望。开学的那天,我带领学生们整理教室,在正面墙上挂上毛主席的画像。没有桌椅,我就叫学生搬来高凳当桌子,找来小凳当椅子。
为了减轻集体和贫下中农的负担,我带着学生们上山砍竹子,两次砍了八十多根,贫下中农帮助运到收购站,卖了六十多元。不仅解决了学生的书簿费,还添置了体育用具、革命图书。办学两年来,我只找大队报销一元多钱。
今年,公社在检查儿童入学情况时,发现离公社所在地五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三户人家的北坑村,那里交通不便,从未办过学校。由于没人识字,记工分都很困难,贫下中农饱受没文化的痛苦。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久久不能平静:北坑村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部分,三户社员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为了使那里的学龄儿童能够上学,使世代没有文化的贫下中农掌握文化,我坚决要求到北坑村办学。公社党委批准了我的申请。
北坑村要办小学的消息传开后,贫下中农非常感动,都说这是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的胜利。到北坑村那天,贫下中农兴高采烈地欢迎我,象过年一样。老贫农朱福禄把好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给我住,全家人挤到较差的房间住。我激动得不知怎么好,心想:只有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贫下中农啊!开学后,我白天给六个儿童上课,晚上教九个社员识字。看到学生和社员如饥似渴地学习,我感到,越是偏僻的山区,越是需要文化。
几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深山沟,虽然村小人少,我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今后,我要以邢燕子、侯隽、朱克家为榜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