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坚定不移地支持新生事物 中共西安市委加强对五·七干校的领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8
第2版()
专栏:

坚定不移地支持新生事物
中共西安市委加强对五·七干校的领导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战斗过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英雄的三五九旅当年大闹生产、为革命建树了不朽业绩的南泥湾,一九六八年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干部学校——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五年来,先后有三千五百多名干部在这里学习、锻炼过,他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作风得到继承和发扬,多数同志成为各级领导部门的骨干力量。
最近,南泥湾五·七干校的同志,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大文件,认真总结办校经验。他们认为,要办好五·七干校,上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是十分重要的。
坚持长期办干校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的成长过程中,围绕着要不要长期办干校的问题,两种思想、两条路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一九七○年,当一部分干部经过锻炼奔赴工作岗位后,有些人认为“干校应该撤了”。是办,还是撤?这反映了干部教育问题上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当时西安市革委会和党的核心小组认为,五·七干校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一定要坚持办下去。他们又在全市各级干部会议上,反复宣传办干校的重大意义。在中共西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对办好五·七干校进行了专题讨论,进一步引起了党员和干部的重视。会后,市委又作出了在南泥湾干校轮训在职干部的决定,决心把南泥湾五·七干校办成培养干部的基地。
顶住了“撤干校”的这股歪风,斗争并未止息。在干校转入轮训干部之后,有些单位借口工作忙,不愿送干部进干校;有些单位送一般干部多,领导骨干少。市委认为,这是要不要办干校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干校就不能长期坚持办下去。于是,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大讲干校的优越性,批判和纠正了那种对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缺乏政治远见的错误思想。规定了干校轮训的重点是市、区机关各部门的领导成员和相当于公社以上的事、企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提拔的新干部和准备提拔的青年干部,要优先送干校学习。为了从组织上进一步落实,西安市委要求各级党委制订干部轮训计划,领导成员带头到干校学习。这样就保证了学员的数量和质量,对巩固和发展五·七干校,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轮训干部的工作已形成制度,学员中各级领导干部占百分之五十七以上。
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在成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缺点。对此,市委不是指责、泼冷水,而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帮助,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在市委召开的两次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干校工作;市委第一书记亲自到干校,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市委书记和常委曾多次到干校调查研究,帮助干校正确处理读书、劳动、插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委领导同志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市各级党委逐步地做到了思想上关心干校,工作上支持干校,并主动安排和照顾学员的家庭生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干校的健康发展。
坚持在农村办干校
要不要坚持办干校的问题解决之后,在把干校办在农村还是搬回城市的问题上,又出现了一场斗争。
南泥湾离西安市较远,又是山区,环境比较艰苦。有些人主张把干校搬回西安市。为解决这个问题,市革委会和党的核心小组的全体成员,专程来到南泥湾干校。他们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在农村办干校,有利于学员们密切联系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认真看书学习,洗刷唯心精神;有利于学员向贫下中农学习,增强群众观点;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市领导和办校人员及学员一起,重新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干部教育的指示,回顾了两条干部教育路线斗争的历史,使大家认识到:干校坚持办在农村,有利于干部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搬回城市,容易走“三脱离”的回头路。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从领导力量、办校人员、图书资料等方面给予充实和加强,和干校负责同志一起,讨论制定了建校规划,自己动手建设干校,为坚持在农村办干校创造了物质条件。
几年来,中共西安市委还注意运用学员重新学习的收获,宣传在农村办干校的好处,进一步坚定大家在农村办干校的思想。有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群众的批评,心里总是不大服气。这次他重返延安,到干校学习,在到农村作社会调查时,看到一个大队党支部书记,积极劳动,辛勤工作,又能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很受教育。回校后,主动检查了自己不能正确对待群众的错误思想,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这些典型,并组织从干校学习回来的同志,向大家汇报学习的收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中共西安市委从办干校的实践中认识到,建立一个坚强的干校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路线斗争觉悟,是办好干校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把路线斗争觉悟比较高、热爱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干校领导岗位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领导核心,保证了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的贯彻执行。
市委还注意联系实际,对干校领导班子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狠抓了思想革命化建设。有的领导成员,感到长期在干校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担子比较重,不够安心。针对这种情况,市委第一书记多次找干校领导成员谈心,市委常委们也经常同干校领导成员一起,讨论怎样坚定地走五·七道路的问题。同时,帮助解决干校工作人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市委负责同志的关心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干校领导成员坚持在农村办校的自觉性。
到干校学习的区、县、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市委规定,每期挑选一些同志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干校的基层领导工作。这样,使干校的领导不断地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提高了领导水平。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