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进干校 爱干校 支持干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1-28
第2版()
专栏:

进干校 爱干校 支持干校
在向兰州市五·七干校输送轮训干部的单位中,表现最积极的是城建局,他们常常去市里争名额、要指标,要求多送些干部去干校学习、锻炼。今年这期轮训班,市里给他们十六个名额,他们嫌少,向市委请求,与干校联系,最后派去了三十一名。这个局已经轮训过的干部,学习情绪很高,没去的积极争取去干校锻炼,形成了以走五·七道路为荣的政治空气。这种大好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要从这个局的领导干部带头进干校说起。
领导有切身体会
一九六九年,兰州市五·七干校初办不久,市城建局局长房居平就实现了进干校的愿望。他在五·七干校边学习、边劳动,回忆当年“老八路”的战斗生活,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自己和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时的情景作了番比较,发现自己身上缺少了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深感必须抓紧下放劳动这一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努力改造世界观。他在干校勤奋学习,刻苦磨练,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他体会到,多年在机关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很需要过一段士兵生活,工农生活,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懂得了五·七干校是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新型干部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可以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可以体验到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传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老房对五·七干校有了感情,深感干部进干校学习、锻炼,确实很有必要。之后,组织上又调老房回到城建局担任领导工作。他想,要是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有机会进干校这座革命大熔炉锤炼锤炼该多好啊!
不久,兰州市五·七干校转入了轮训在职干部,老房打心眼里高兴。他利用各种机会,畅谈自己进干校的体会,宣传走五·七道路的深远意义。可是,在局里讨论去干校的名单时,领导干部的意见却不一致。老房主张多去一些,少数部门的负责同志却强调工作忙,主张少去。
为了提高认识,房居平在局党的核心小组会议上,先和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次轮训只能去十几个人,全局干部轮训一次,就得十几年,这怎么行呢?老房又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有关干部教育工作的指示,使大家认识到,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着眼点要放在共产主义的大目标上,不能只盯在眼前工作上。少去,迟去,看起来好象对眼前工作有利,其实不利于培养干部,不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志们说:十几年轮训一次,时间太久,要只争朝夕,争取在三、五年内把全局干部轮训一遍。
让两头都受锻炼
一天,市政公司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白昌荣到干校去的要求被批准了。消息传开,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多数人认为:主任带头进干校,为我们走五·七道路树立了榜样,好!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党委成员新手多,又是施工大忙季节,批准他去干校,不是故意给我们出难题吗?有人甚至跑到局里去问:“为什么要第一把手去?让其他副主任去行不行?”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房居平耐心地解释说:“主任、副主任都要去的。问题是必须克服第一把手离不开的思想。领导能力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出来的,不是先天就有的,那一个第一把手不是从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或一般干部走过来的。第一把手上干校,二、三把手在机关挑重担,两头都在受锻炼,这不是更好吗!”局党的核心小组,针对部分同志对领导干部进干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指示,批判了那种“领导干部离不开,一般干部去支差”的错误思想,号召领导干部向白昌荣同志学习,积极带头去干校。
白昌荣上干校后,公司的领导重担落在其他党委成员的肩上。他们带领全体职工多快好省地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老白在干校学习、锻炼的收获也很大。局党的核心小组通过这件事,进一步教育领导干部认识“让干部在两头受锻炼”的好处,积极安排领导干部去干校。局领导还采取措施,热情支持在机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帮助他们在斗争中增长才干。
由于这个局的领导同志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的自觉性,工作做得比较细,同时,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都积极地要求进干校。截至目前,这个局的六名领导干部,除一名因病不能去干校外,其余五名都先后去过干校。全系统县、科级干部,进过干校的已占一半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
对学员负责到底
输送干部进干校之后,所在单位的工作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了呢?这个局的领导认为,干部进干校,只是工作的开始。他们要求各单位领导同志对学员要负责到底。在把学员送到干校前,向干校介绍学员的情况,协助干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学习期间,挤时间去看望自己单位的学员,鼓励他们认真学习、锻炼,努力改造世界观。学员回单位之后,组织他们给大家讲学习的心得体会,以现身说法对大家进行教育,提高干部走五·七道路的自觉性。
各单位领导还注意做好学员家属的工作。他们采取分单位包干的办法,指派专人向干部家属了解情况,做到谁家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在干校的同志知道领导对他们这么关心,受到很大的鼓舞。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