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我国水稻科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蓬勃发展 最近,全国水稻科研协作现场会在江苏举行,会议交流了经验,研究了今后的工作,号召各级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把水稻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2-01
第4版()
专栏:

我国水稻科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蓬勃发展
最近,全国水稻科研协作现场会在江苏举行,会议交流了经验,研究了今后的工作,号召各级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把水稻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三十日电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最近几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产稻国家。现在,每年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将近二分之一。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我国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广大科技人员冲破修正主义路线的桎梏,深入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目前,全国农村中由贫下中农、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的“三结合”科学实验队伍已达一千多万人。各专业机构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重大课题的科研协作,推动了农业科学的发展,也促进水稻科研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就逐步实现了用水稻矮秆良种替代高秆品种,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选育良种的工作已形成广泛的群众运动。曾经选育出我国第一个矮秆水稻良种“矮脚南特”的广东省,省、地区、县各级每年都要召开种子工作会议,参观和评审水稻良种,并定期培训农民技术员。现在全省有种子田八十八万多亩,种子员二十二万人。许多地方做到了种子工作层层有人管,级级有种子基地,队队有种子员、种子田。去年,这个省在普及水稻良种的基础上,更新水稻良种的面积达三千万亩,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这个省的农民育种家邓炎棠,二十年来先后选育成十多个水稻良种。各地群众性良种选育工作的开展,加速了水稻良种的培育推广过程。目前,我国南方稻区育成的推广面积在十万亩以上、增产一成以上的新品种达九十多个。北方稻区近年来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等途径,育成的五十多个比原品种增产一、二成的新品种,都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近年来,各稻区在积极做好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的同时,普遍加强了对不同成熟期和抗病性较强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南方各省针对双季稻和三熟制面积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培育出如“广陆矮4号”、“南京11号”等一批成熟期迟早不同的水稻良种,对巩固新耕作制度起了积极作用。广东、浙江、四川、吉林、辽宁等省积极开展抗病育种工作,成功地选育出一批抗病性较强的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水稻抗病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效率和水平,各种先进育种方法已在我国育种工作中日益广泛地被采用,并获得程度不同的进展。各地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的有利条件,普遍采用异地培育、多点试种的方法加速世代,使育成一个新品种的年限从过去的八、九年缩短到现在的四、五年。用辐射方法育成的一些品种已经在较大面积上推广。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开展较晚,但进展较快。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二千多人参加了这项研究。他们运用各种途径进行探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此外,籼粳杂交、远缘杂交、多倍体、单倍体等育种方法,近年来也有所进展。
我国农民素有精耕细作的丰富经验。近几年来,这种经验又获得了发扬光大。过去,我国只有华南地区种植双季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怀着为革命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努力扩大复种面积。现在,双季稻、三熟制的种植地区已跨过了北纬三十二度。历来只是一年一熟的华北、西北地区,稻麦两熟的耕作制度也在试验和迅速扩展。这样因地制宜地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光能,已成为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各稻区广大干部、社员和技术人员普遍加强了对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情况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的途径,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了解决茬口紧张的问题,浙江省缙云县农民创造了小苗带土移栽的方法,实现了水稻育秧技术的改革。几年来,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相结合,从有利于全年增产、季季高产的目标出发,总结出了一套因品种、季节、秧龄不同,采用小苗带土、中苗带土、稀播大秧、二段育秧等多种育秧方式合理搭配使用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改革,达到了既节省专用秧田,又培育了壮秧的目的。江苏省太仓县原种场根据水稻与土、肥、水、气、光的关系,积极协调秧苗数量与质量,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穗数与粒数、粒重的关系,连续八年夺得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超千斤的好成绩。江西省萍乡市砚田大队的贫下中农研究水稻结实率不高的问题,正确处理了土质、施肥、排灌、品种、管理五个方面与结实的关系,提高了结实率,今年全大队早晚两季水稻平均亩产达二千斤以上。
在育种、栽培技术获得发展的同时,水稻的植物保护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稻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已能基本控制。浙江、上海、江苏、四川、江西、湖北等省、市采取农业措施配合重点施药的综合防治方法,从一九六五年以来,在多数年份和大部分地区,把螟害率压低到百分之一左右。在水稻病毒病的研究上也初步明确了其发生、消长的规律和传毒昆虫的种类和特性,改进了防治方法,提高了防治效果。浙江省连续两年在全省范围内控制了稻叶蝉、飞虱这些传毒昆虫的为害,使水稻矮缩病显著下降。一批高效、低毒、低残毒的杀虫剂在最近几年试验成功并投入生产,对控制水稻虫害起了一定作用。
最近,中国农林科学院在江苏省苏州地区召开了全国水稻科研协作现场会,交流水稻科研工作经验,研究了今后的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水稻生产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现在我国不仅在南方稻区出现了连续八年水稻平均亩产超过二千斤的福建省闽侯县杨厝大队、连续三年稻麦三熟平均亩产超过二千斤的江苏省吴县龙桥大队这样的高产单位,而且在无霜期只有一百五、六十天的北方稻区,也出现了连续五年水稻平均亩产超过千斤的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大队这样的先进单位。事实证明,水稻生产不仅可以高产更高产,而且可以持续高产,大幅度增产。会议号召各级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积极宣传、推广群众革新、创造的科技成果,认真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坚持搞好社会主义协作,鼓足干劲,在水稻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为发展水稻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