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翻身农奴歌声美——记西藏堆龙德庆县业余文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2-02
第3版()
专栏:

翻身农奴歌声美
——记西藏堆龙德庆县业余文艺宣传队
袁光厚
西藏拉萨河谷的场院、田野和牧场,活跃着一批翻身农奴出身的青年业余文艺积极分子。他们是堆龙德庆县的业余文艺队队员。这个县的三十四个人民公社都建立了青年业余文艺宣传队,参加活动的青年有六百多人。这些人在旧社会被领主污蔑为“会说话的牲口”,如今不仅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而且成了文化活动的骨干。每逢政治运动、喜庆节日,或劳动之余,他们就在公社或者附近工厂和驻军营房,演出自己编写的文艺节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激励起翻身农奴青年占领革命文艺阵地的志气,县里党组织又通过举办文艺创作演出学习班、组织业余文艺会演、参观访问等多种办法,帮助他们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和文化艺术水平。一支翻身农奴出身的青年业余文艺队伍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了。
从小就光着脚丫子随同母亲给寺庙支差的赤列丹增,民主改革以后挣脱了奴隶的枷锁,一直站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前列。文化大革命中被选为那嘎公社革委会委员。他在民主改革以后才上过很短时间的民办小学,过去也没有搞过文艺创作。学习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和文化艺术知识后,毛主席关于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讲话启发了他。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他同社员一起登上拔海四千多米的高山开山修渠,打眼放炮,修了一条约十里长的环山水渠,把深山里的雪水引出灌溉了公社的梯田,夺得了丰收。这一火热的斗争生活,激励他写了一首新民歌:
在洁白的雪山顶上,
有一个深蓝的湖。
不知有多少年了,
她静静地躺在彩云深处。
千百个新时代的“愚公”,
高举起“农业学大寨”的红旗:
开山的炮声震撼雪山,
冰湖从沉睡中惊起。
湖水沿着革命路线,
高高兴兴地流进新渠。
欢迎高山上的幸福水呵,
绿色的庄稼笑咪咪。
湖水象一条银色的哈达,
流进我们的心窝里。
心窝里飞出激情的赞歌:
歌颂恩人毛主席!
赤列丹增用自己的作品鼓舞了社员们改造自然的热情。最近,他又编了一个歌舞,在公社和区里演出,表扬青年们在修渠斗争中的革命干劲。斗争的生活给他开拓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今年开春,在雪花飞舞的门堆牧场的帐篷旁边,头戴花缎毛帽、脚穿黑色皮靴的小伙子们,挥着响亮的牛毛鞭子,伴随牧笛吹出的草原晨曲,以欢快、豪放的舞步,为牧民们表演了小歌舞《春风吹到了牧场》。
春风把白云吹上蓝天,
公社的牛羊漫卷草原。
大寨红花牧场开遍,
翻身牧民怎能不舞步翩翩!
这个受到牧民喜爱的节目是羊达公社的巴珠和另外几个牧民青年集体创作的。多数翻身农奴出身的青年文化程度低,又是利用业余时间搞文艺活动,生活有局限性。巴珠在民主改革后读了两年民办小学,又去拉萨师范学校学习了四个月,回公社担任了民办小学教师,负责领导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文艺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导,为了同其他青年一起克服文化低、生活有局限的缺陷,他一面组织大家努力学习革命文艺基本理论知识,一面尽量采取集体创作的办法,用集体智慧编写文艺节目。
东嘎公社的青年在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帮助公社“五保户”修建房屋。巴珠感到这个题材很好,但他对具体情况不熟悉。他就同东嘎公社共青团支部委员次仁顿丹一起,集体创作了歌舞《盖新房》,生动地表现了正在翻身农奴青年中发扬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老贫农对新社会的无限热爱。歌舞中老贫农格桑唱道:
旧社会奴隶哪有房,
驴圈里边把身藏。
盖的是驮粪的麻袋,
照的是天空的星光。
公社给我盖新房,
度着金子一样的时光;
团员帮我盖新房,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新房里挂上毛主席像,
红太阳日夜放红光。
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日子越过越兴旺!
能歌善舞是西藏劳动人民的传统。民主改革期间,他们围着烧毁地契、债券的熊熊火焰,通宵达旦地欢跳着民间的舞蹈,表达翻身的喜悦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以后,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翻身农牧民总要围着篝火,在场院尽情地唱歌跳舞。平时,就是在打场、戽水、打酥油茶时,也往往伴随着热闹的歌声。这种丰富的民间歌舞,成为青年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良好的创作素材。
宽敞的舞台上,帷幕徐徐拉开。随着时而轻快、时而悠扬的音乐,一个老爷爷“跃马扬鞭”和两个红小兵活蹦欢跳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以风趣而又自豪的歌舞,争相报告公社新近发生的各种喜事:
喜事一件接一件,
好象珍珠一串串。
穷山变成幸福坡,
日子越过越是甜。
树有根,水有源;
毛主席光辉照高原。
百万农奴掌政权,
喜事代代唱不完。
这是去年堆龙德庆县业余文艺宣传队在拉萨市文艺会演时演出的小歌舞《翻身农奴喜事多》。这个歌舞的主要作曲者是东嘎公社翻身农奴的儿子年扎。年扎参加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后,写了一些曲子,翻身农牧民听后摇头说不懂。后来,他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懂得了批判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和要注意运用民族形式的道理,便利用到各社队演出和其他机会,虚心地向老人们采集民间歌曲。有段时间,有些县的农牧民到东嘎公社附近修水电站,经常在月光下,围着帐篷唱歌跳舞。每当他们歌舞时,年扎就去细心观察和记谱,不明白的就去请教。他采集了三十多首具有不同风格的藏族民歌,它们反映了西藏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和悲愤,也表现了今天的欢乐和幸福。在党组织培养下,年扎又学得了一些作曲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音乐语汇和形象表现主题。他以民间曲子为基础,为宣传队的歌舞节目谱写歌曲。不少曲子感情朴实、雄健、欢乐,既有西藏民间歌曲的风格,又充实了新的时代音韵。翻身农牧民看了他们演出后,常常情不自禁地牵起手,在场院里欢舞歌唱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