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虚心听取群众批评——记中共山西平顺县委第一副书记李振华同志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2-04
第2版()
专栏:

虚心听取群众批评
——记中共山西平顺县委第一副书记李振华同志二三事
中共山西平顺县委第一副书记李振华同志,今年三十九岁。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县委书记李顺达同志的带领下,他团结县委“一班人”,努力工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由于李顺达在外地开会和基层的时间较多,县委分工李振华主持县委日常工作。这样,李振华所接触的矛盾就比较多,听到群众的意见和批评的机会也比较多。但他认为,批评和表扬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成绩不说跑不了,不听批评不得了。因此,他听取群众的批评特别认真、虚心。
平顺县交通局有个转业军人叫杨长青,工作积极,心直口快,爱提意见,有的人说他爱“挑刺”,对他不感兴趣。李振华却总爱征求杨长青的意见。
平顺县缺水源,县城吃水要从二十里远的石匣水库引来。原来安的引水管是陶磁的,因陶磁管常损坏,去年春天县委决定换成铸铁管。杨长青听说后,就提出问题:“换水管,只顾县城的方便,农村吃水怎么办?”李振华听到后,越想越觉得这意见提得对。原来用磁管送水时,沿途村庄为解决人畜吃水问题,逢村都有一眼或几眼蓄水井,和磁管相通。如果用铸铁管送水,一接到底,又不便安装水龙头,沿途村庄人畜吃水就会受到影响,何况拆下的磁管也浪费了。如果留下原来的两条磁管,既能交替维修,又方便群众。李振华和县委其他同志交换了看法。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马上修改了原来的决定,并当众表扬了杨长青这种为人民利益敢提批评意见的好作风。
李振华常说,群众心红眼亮,斗争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对问题看得清,摸得准。一个革命者,既要虚心听取上级领导的批评意见,更要诚恳听取来自群众的批评意见。
一次,李振华到中五井公社工作,劳动时听到社员反映,这个公社有几个干部带着家属在公社闲住着。他很重视这个意见,就和公社党委商议,动员家属回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人说:“公社干部的家属一年才来住一两个月,县城里有些干部的家属,一住就是一两年,你怎么不管管呀!”李振华当场欢迎这个批评意见。返回县城后,他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全县果然有一百多个干部、职工家属,吃农村粮,长期在县城闲住着。这些家属,有的出来图清闲,有的搞点副业赚点钱,影响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了解到这个情况,李振华在李顺达的支持下,马上召开县委常委会议进行讨论,作出了动员家属返乡的决定,并分别召集干部、职工和家属开会,进行了动员。在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大部分家属很快回到了农村生产第一线。
毛主席教导我们:“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李振华遵照这个指示,总是虚心地听取群众的批评,加以认真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九七○年,李振华到中五井公社留村大队蹲点。这个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秋后,粮食亩产由上年的三百多斤增长到四百多斤,跨过了“黄河”。紧挨留村的下五井大队的个别干部不服气,不知从那里听了个风,就说留村是李振华给他们拨了五万多元款,用化肥给堆上去的。公社干部觉得这根本不符合事实。李振华不但没给留村拨过款,而且,当县里一个部门想多给留村拨五千元水利款时,他还给扣下来了。于是公社干部就批评了那个大队干部。那个干部也后悔不该错怪了李振华。李振华知道了这件事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主动对那个干部说,这事不能怨你提得不对,是我没尽到责任,只注意了在留村蹲点,没有做好面上的工作。以后,李振华在留村蹲点时,就更加注意抓临近的下五井、后留村、西赛、排珩等大队的工作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