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学校要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经常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2-16
第1版()
专栏:

学校要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经常化
营口市七中党支部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作为教育革命的重要课题、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几年来贯彻始终,取得良好效果
本报讯 辽宁省营口市第七中学党支部,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经常对学生进行上山下乡的教育,把它作为中学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九七○年以来,这个学校符合上山下乡条件的三届共计六百多名毕业生,全部自觉自愿地奔赴农村插队落户。
营口七中从学生入学时起,就把上山下乡的教育,列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团和红卫兵组织,针对一些人在不同时期在上山下乡问题上反映出来的错误思想,组织学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学生逐步认清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学校还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到农村去参加阶级斗争,参加生产劳动。几年来,他们组织了四次大型野营活动,十几次支农劳动。他们还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挂钩社、队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学生每学期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在农村,这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就会逐渐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向往农村。七一届毕业生苑禹,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他曾经有过七个“志愿”,就是不想当农民。在学习英雄人物的活动中,他到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参观,认识到人活着就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把一切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后来,他又和同学一起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青年运动的方向》,反复讨论“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认识到共产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一代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建成。他抛弃了原来的七个“志愿”,坚定了一个信念:听毛主席的话,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毕业时,他主动申请下乡务农。
营口七中还注意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上山下乡的教育。他们在课程安排、讲授方法等方面,都考虑到如何同学生今后上山下乡的需要相结合。例如,在政治课中,安排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们认识农业是基础,认识搞好农业、加强农业的重要性。在上化学课时,讲解化肥、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在上农业知识课时,多次把学生带到附近农村的生产队,拜贫下中农为师,请贫下中农讲课。语文教师在给毕业班的学生讲《“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课时,把学生带到农村搞调查。这些学生围绕下乡知识青年应该怎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问题,边劳动,边调查。回校后,每人写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语文课的毕业考试。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进行调查和怎样写调查报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少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有力地批判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读书做官”、“变相劳改”等谬论。他们说:“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青年运动的方向。”毕业分配时,同学们纷纷要求到广阔的农村去,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这所中学还同一些下乡知识青年集中的“青年点”保持联系,经常开展向优秀的下乡知识青年学习的活动。七中党支部指定专人协助贫下中农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教育。他们把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带回学校,或者请知识青年中的先进人物来校作报告,对在校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有一个后进学生,在校内受了几年教育,毕业时有很大进步。他下乡后,学校除向生产队介绍他的成长情况外,还和过去一样关心他的进步,每次下乡看望他或他回学校时,都不放过继续帮助、教育的机会,鼓励他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下乡几年,进步很快,被评为营口县下乡知识青年的先进代表,今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广泛宣扬了他的事迹,请他回校作报告,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很大。
由于把上山下乡的教育列为日常的课程,而且贯彻始终,所以营口七中的学生在毕业分配时,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争相报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些学生上山下乡后,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