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把百年大计放在心上——崇德大队党支部书记曾元庆关怀知识青年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12-18
第3版()
专栏:

把百年大计放在心上
——崇德大队党支部书记曾元庆关怀知识青年成长
黑龙江省明水县崇德大队党支部书记曾元庆,以极大的热情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为教育知识青年而努力工作。
在老曾和贫下中农的关怀培养下,这里的知识青年正在茁壮成长。
(一)
知识青年李云杰初来的那天,衣兜里还装着妈妈给的花生米。下地干活时,看见用手抓粪,她一天吃不下东西。但她却认为自己是革命干部的女儿,根正苗红。只要在农村干一阵子,就能成为合格的革命接班人。
为了帮助小李改造世界观,老曾常让她听老贫农讲旧社会的苦难家史,听转业军人讲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事迹,让她在劳动中磨练。
一次,老曾带领知识青年们植树。他指着一棵小树对小李说:“今天咱们只要把它栽上,就能指望得到一棵大材啦!”
小李反驳说:“那可不一定。要是没有人给它浇水、培土,说不定会枯死,或者长成一棵歪材。”
老曾风趣地说:“这棵树根正苗壮,看来不用培育,就会成材!”
小李听出了老曾这话的含意,红着脸说:“我明白了。不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就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
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李云杰有了很大进步,入了党,并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曾元庆当然很高兴,但对她的要求也更严了。
一天,李云杰组织民兵练武。大家都全副武装,认真操练。而她却只背一条毯子,站在队外喊口令。
操练一结束,老曾便叫住小李说:“现在咱俩再练习一次出击。目标是北大界,我喊口令,你冲锋。”
小李不解地说:“咱们一起练嘛!”
老曾意味深长地说:“我指挥,你练不行吗?”
机灵的李云杰,一听脸又红了。老曾又亲切地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自己的地位有什么变化,凡是要群众过的河,干部要先趟;让群众上的山,干部要先爬。当了干部决不能脱离群众啊!”
自此,小李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当群众的小学生。
(二)
有个知识青年叫小沙,是一九六五年来这个大队插队的。
他好动又调皮,没来几天,就因为和当地的小孩子争一只山雀,打起架来。为了这件事,老曾和他谈了半宿。事隔一天,小沙又不服从派活,和生产队长吵了起来。和小沙一同来插队的伙伴找他谈心,都谈“崩”了。大家被他惹恼了,联名向党支部写了一封信,要求把他送回县里去。
曾元庆看了这封信,心情沉重。他觉得不光要教育小沙改正缺点,还要说服其他青年团结小沙,共同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大道。
一天午间,老曾把孙秀珍等几名知识青年找到一起,问:“你们提出要把小沙送回城里,如果他再犯毛病,还把他送到哪里去呢?”大家无话可答。老曾和他们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共产党员对于落后的人们的态度,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老曾又问:“你们想,对于落后的伙伴是团结、帮助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还是由他落后下去,以至被资产阶级争夺过去呢?”青年们思想上转过了弯,一致表示,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好好帮助小沙进步。之后,他们有的和小沙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有的在劳动中帮助他,生活上关心他,使他感受到革命集体的温暖,有了进步。
可一个人思想的进步,不是直线的。有一天,小沙问老曾:“有一个问题我弄不清楚,为什么只是到农村来才算革命呢?难道……”
老曾说:“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很好地想一想。当工人,做农民,都是干革命。可是假如大家都去当工人,谁来生产粮食呢?没有粮食,工人、干部吃什么?工业、国防、科学文化怎么能发展呢?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怎么能实现呢?”接着,老曾又告诉小沙,一个革命青年,应当把党的事业、人民的需要,当作自己的志愿,象张思德那样,党需要干啥,就干啥,而且要干好。
为了帮助小沙,曾元庆特意到他家,了解他家在旧社会的苦难家史,激励小沙提高阶级觉悟。小沙有点滴进步,老曾都热情地给以鼓励;犯了毛病,就谈心、诱导、教育。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小沙终于变了,成长起来了。他加入了共青团,成为积极分子。
(三)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曾元庆感到,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农业,知识青年到农村来,不能领他们走老式农民的脚印,而应该发挥他们有文化的长处,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式农民。
一天,劳动休息的时候,老曾问几个知识青年:“你们来农村后,有些什么思想收获啊?”
有人爽快地回答:“我感到农村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农村。”
老曾又问:“难道你们不到农村来,地就不能种了吗?”
这一下可把知识青年们问住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答不出来。
老曾笑着对大家说:“农村是需要你们,需要你们把智慧和力量贡献出来。你们如果放着文化科学知识不用,整天埋头锄地,怎么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呢?”
老曾一番话,象重锤一样,敲在知识青年们的心坎上。第二天,他们把一份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干快干的决心书,送到了大队党支部。
为了使知识青年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老曾的建议下,大队为知识青年建立了图书室,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政治、文化、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还请中学教师和公社的技术员讲课,辅导知识青年学习。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崇德大队的知识青年们发出了光和热。今年,于孔力等十几名知识青年,种植了一百亩试验田,不仅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的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还取得了高粱亩产四百五十三斤的可贵经验。知识青年邵福学,改革成功了适合于本地耕作条件的谷子宽播耲耙。郑淑灵等几名女知识青年,因陋就简,培育出了“五四○六”菌肥。知识青年于建江当了电工,成了受贫下中农欢迎的“修理匠”;还有很多知识青年,分别被选为生产队长、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保管员、会计……他们在广阔天地里的不同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朝气蓬勃地工作着。
看到这一代新农民在成长,曾元庆无限欣慰。他常常勉励自己:培养教育知识青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