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温暖如春的高原之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03
第4版()
专栏:

温暖如春的高原之家
战斗在西藏高原万里公路线上的人民解放军后勤兵站工作人员,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更好地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积极贡献力量。
西藏高原群山巍峨,雪峰耸立,地广人稀。随着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西藏公路网逐步形成。为解决高原运输部队和过往人员的食宿问题,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后勤部门,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漫长的公路沿线建立了一个个兵站。十多年来,这些兵站上的同志们,日夜战斗在平均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热情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过往人员。他们自力更生地修建起四万六千多平方米的宿舍,还开荒种菜七百二十多亩,供过往人员食宿。高原战士和各族群众称赞这些兵站是“温暖如春的高原之家”。
“公路通到哪里,汽车行驶到哪里,兵站就设在哪里”,这是兵站人员提出的战斗口号。几年来,他们经常背着厨具和主副食品,翻山越岭,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上安家设站。几年前,海拔四千八百八十多米的马拉山通车了,兵站人员跟着就到了。他们在冰雪覆盖的高山上,冒着风雪,用三块石头支起锅灶就做饭,做好的第一锅饭先让汽车司机吃。接着,他们架帐篷,搭的第一顶帐篷也先让过往人员住。后来,他们就地取材,用木板和碎石修起了简易伙房和食堂。驻地吃水困难,战士们在山上找到一股山泉水,但因冰冻期长达九个月以上,每天跋涉一里多的崎岖山路,挑冰化水,勤勤恳恳为过往人员服务。
在西藏高原,许多兵站昼夜值班,做到车到开水洗脸水送到,饭热菜香房子暖,医生送医送药上门。被誉为“雪山下的暖流”的江孜兵站,在接待工作中始终坚持五个一样:汉族同志和藏族同志一样热情接待;相识与不相识一样安排食宿;人多人少一样改善伙食;白天和夜间一样服务周到;干部和战士一样以阶级兄弟相待。有时过往人员增多,住房困难,兵站人员还主动腾床让铺,自己披着皮大衣蹲在伙房和库房里过夜。麻江兵站也是服务周到的一个先进集体。一次,某部汽车队在离兵站二十多里的地方被塌方所阻,前不靠村,后不着店。指导员王万金带领炊事员,背上炊具到了那里,给车队同志烧水做饭,并积极参加抢修道路,直到通车。一九七三年三月,一辆满载旅客的大轿车,被狂风大雪阻在川藏线海拔五千米的大雪山上。然鸟兵站的同志们闻讯后,顶风冒雪,步行三十多里,把饭菜和热开水送到旅客手里,旅客们称赞他们是“雪里送炭的人”。
这些兵站在热情照顾过往人员的同时,积极克服困难,种菜养猪,改善大家的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冰峰雪岭中的马拉山兵站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反复试验,在“世界屋脊”的高寒山区试种成功了蔬菜。格桑兵站,设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这里土地贫瘠,乱石遍地。兵站人员战天斗地,担土种菜,每年收菜七万斤以上,达到蔬菜自给。他们还积极发展养猪养羊事业,做到部分肉类自给。各兵站积极发展生产,不仅保障了供应,改善了过往人员的生活,而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西藏高原兵站的同志,还经常组织工作组,爬山涉水,深入农村、牧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春种秋收、抢险救灾、防病治病。定日县古措兵站为方便藏族同胞看病,建了一个“爱民医院”。山南大站的医务人员为乃东县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各兵站也得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兵站工作忙不过来,各族群众主动帮助劈柴烧水,装车卸货,热情接待过往人员。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