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张铁生的信促进了教育革命——《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在丹东市第六中学引起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07
第1版()
专栏:

张铁生的信促进了教育革命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在丹东市第六中学引起的变化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先后在《辽宁日报》和本报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的赞成张铁生同志的反潮流精神,有的说张铁生的信是不对的。两种看法,反映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丹东市第六中学党支部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教育,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提高了教师们的觉悟。他们做得对,做得好。这是抓大事,抓路线,抓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例子。
 ——编 者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丹东市第六中学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教师们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需要,正紧张地进行教学改革。开门办学的步子迈大了。一个个工农兵登上学校讲台;一批批教师下乡、下厂接受再教育;一个个“兼学别样小组”如雨后春笋,遍及全校……。六中的同志们兴奋地说:“张铁生的信象是一把火,烧旺了教育革命!”
还是在去年七月,大学招生要进行文化考核的消息传到了丹东六中,教师们想到过去高考的情况,也格外忙碌起来。有的挤时间给回城准备高考的知识青年补习功课;有的教研组按照知识青年来信要求,编印了厚厚的高考参考资料。一些教师还对学生进行考大学的“学习动员”。有的教师高兴地说:“照这样干下去,这书才有个教头哪!”
正在这时,《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张铁生的信在报上发表了。它立即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有的说:“张铁生的信是瓢冷水,把刚刚焕发出的教学热情全给浇了下去!”
有的说:“连上大学都不重视考分,那中学还有什么教头!”
还有人说:“大学录取了张铁生这样的人,那质量怎么保证?卫星还能上天吗?”
也有人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不对!张铁生的信,反对分数挂帅,充满反潮流精神!”
教师们议论起来,争论起来。在党支部召开的教研组长会上,谁也说服不了谁。
教师的争论,引起了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负责人黄登科同志的深思。支持张铁生信的为什么只是少数,而多数教师却是那样强调考分呢?他回忆了教育革命的斗争历程,几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智育第一”仍隐藏在教师们的头脑深处。原以为经过几次革命大批判,教师就会路线清了、感情变了,现在看来,这种盲目乐观情绪是不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他感到无产阶级要牢牢掌握教育革命的领导权,非彻底批判修正主义路线不可,非狠抓教师世界观改造不可。他去找党支部委员、校革委会副主任王操琴同志商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王操琴就在这所学校担任领导工作。这些天,她也在思考着围绕考大学所发生的一切。为什么一些教师对旧的考试制度那样热心?为什么又对张铁生反对分数挂帅那样反感?她强烈地意识到,对于解放后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政的这个基本事实,对于大多数教师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一情况,决不可掉以轻心!她听了黄登科的意见,高兴地说:“咱们想到一块去了!”支委会上,一致同意围绕《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引起的争论,引导教师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转移立足点。
正当六中广大教师联系实际深入批林整风的时候,传来了党的十大胜利闭幕的喜讯。学习了十大文件,党支部提高了对抓大事的认识,教师们增强了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许多教师说:“基本路线要天天讲,世界观改造要天天抓,这样才能继续革命!”在党支部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教师们组成一批批教改小组,到工厂、农村去接受再教育,从思想上做好迎接教育革命新高潮的准备。
短短三个月,六中已组织了三批教改小组下乡、下厂。党支部还把每个教师一学期下去两次作为制度坚持下去。
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茁壮成长,贫下中农学大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教师们深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东沟县长山公社抗大大队时,住在谭队长家,虽然早起晚睡,但队长的工作和劳动很紧张,比他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这位老师由谭队长想到了张铁生,深感内疚地说:“下来前我对张铁生的信净挑字眼儿,理解不了他那反潮流精神,就是因为不了解贫下中农,没站在贫下中农一边。”
原来坚决主张以考分高低录取大学生的教师郑方顺,听了抗大六队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艰苦创业,使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动人事迹,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明白,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所获得的知识丰富得很,远远超出了几张考卷的范围!郑方顺的心禁不住翻腾起来:本来是实践出真知,而自己却偏偏迷信“分数”,这不正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作祟吗?张铁生的信充满了唯物主义精神,说出了广大知识青年的心里话!他重新拿起《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越读越亲切,深深感到录取张铁生这样的人入大学,那才能使大学的质量提高!
教师文判星过去总感到学生“升大学有前途,下乡挺可惜”,认为学而优的应该进大学。在调查访问中,一位老队长对他说:“地主资产阶级的学校讲读书作官,俺们的学校就要讲为革命读书,读书做工、务农。如果讲为个人读书,书读得再多,对俺们贫下中农也没用!”这话触动了文判星的思想。晚上,他一字一句地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解剖着自己的思想。他想:新旧学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无产阶级要培养的学生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刘少奇、林彪一伙却是拚命反对。教育革命搞了几年了,自己的思想怎么还和修正主义路线合拍呢?想到这里,他感到张铁生这瓢冷水把自己的头脑浇清醒了,这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可不能低估啊!
在深入学习十大文件中,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几批教师从农村回校后的共同感想是:过去对张铁生的信满腹牢骚,就是因为自己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对张铁生的信百般挑剔,就是因为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太深。置身于“智育第一”的漩涡之中,又怎能理解张铁生的反潮流精神!现在六中的教师们基本上支持张铁生的信了,这个转变,是他们世界观的一次转变。
教师们路线斗争觉悟的提高,使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得到了更好地落实,促进了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几个月前一度埋头抓“文化质量”的沉闷空气没有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热潮。校门打开了。老工人、老贫农、老红军、人民警察、烈士的妈妈,被请到学校给师生上阶级斗争课、路线斗争课,作辅导员。曾被砍掉的《测量》、《会计》、《拖拉机》等直接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课程又恢复起来。老师们努力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教学。学校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四年级学生杨兴斌,原来觉得反正将来下乡,书念不念没啥用,经常逃学,功课越拉越多。经过思想教育,他变了,天天按时到校,拉下的课程逐渐补了上来。他说:“党培养我是让我接好革命班,我学不好对不起革命先烈,将来下乡也不能为革命多作贡献。”四年级学生周丽萍是革命军人的孩子,过去她认为升大学才有作为,从来没想到当农民。在学习中,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没有作为,不在于干什么,关键是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丹东市革委会报道组、《辽宁日报》记者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