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煮饭不烧柴和炭 点灯不用油和电”——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第五大队利用沼气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08
第4版()
专栏:

“煮饭不烧柴和炭 点灯不用油和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第五大队利用沼气的调查
“煮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这是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第五大队社员形容使用沼气的好处。这个大队在四川省第一个成功地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煮饭照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龙台公社第五大队历史上是个缺柴区。以第四生产队为例,在办沼气之前,七十二户社员中,除了一户蔑匠外,家家每年都缺三、四个月燃料,全队每天用于砍柴割草的劳动力至少达二十多个。一到缺柴季节,贫农社员包素元老大娘总是天不亮就动身,到二三十里外去拣柴,天黑才回来。一天拣的柴,只够家里烧两天。她家每年还要买几百斤煤,才能满足煮饭烧菜的需要。这种状况,既妨碍集体生产,增加国家的煤炭供应,也使社员个人的收入相应地减少。
一九七○年秋天,大队党支部把办沼气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在包素元老大娘家,从事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的试验。在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包素元一家用条石砌成了一个容积十点八立方米的沼气池,用水泥、石灰抹缝后,随即投入人畜粪便、庄稼秸秆、杂草和污水,密闭发酵,并安装好橡胶导气管和炉具、灯具等全套设备。炉具和灯具都是自己用黄泥捏成的。灯头上的耐火“泥足”和纱罩,都是买的煤气灯零件。
十月二十四日产气点火的那天,附近的社员纷纷赶来参观。大家亲眼看到主人把开关扭开,擦一根火柴往炉子里一点,“嘭”的一声,十几个“泥足”立即喷出淡蓝色的火焰;主人又点燃了沼气灯,只见那相当于一百瓦电灯泡的白光,一下子把屋里照得通明。
从这一天起,包素元一家再也用不着为拣柴、运煤而劳碌奔波了。她家每月可以节约三百多斤柴草。不买柴,不买煤,队上分的柴草就储备起来。过去点煤油灯,每月要买一斤多煤油;现在点了比煤油灯亮得多的沼气灯,这笔开支便省下了。用沼气烧饭,无烟又无灰,省事又清洁,引着火后不用管它,还可腾出手来做别的事。有了沼气,不必拣柴,烧饭的时间也缩短了,妇女们可以更多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社员们看到了沼气的好处,都要求办。大队党支部因势利导,不断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逐步推广。他们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小、土、群”三个字。
这个大队的沼气池,都是一户社员建一个,按平均每人一至一点五立方米的标准,每个池子容积在十立方米左右。这样的小池子施工容易,取材方便,造价较低,便于维修管理,而它产生的沼气足够普通一户农家煮饭、点灯之用。
这个大队的沼气池,都是土法上马,因地制宜,根据丘陵地区石料丰富的特点,就地取材修建起来的。有些社员还在整块岩石上就地凿坑建池,比用条石修砌省工、省料、省钱,可降低造价百分之五十左右。至于其它炉具、灯具等设备,也是以“土”为主,能自制的自制,能代用的代用,尽可能地少花钱,多办事。比如,开关有的用竹片,有的用铅丝,沼气灯的纱罩,一个可以剪成两个来用。
在办沼气的过程中,全大队坚持社员自办为主。建池资金,由社员自行解决,个别困难户,经社员讨论同意,由生产队借给一部分资金。
龙台公社第五大队的实践证明,在农村用土法办沼气,确实是一举多得,大有可为。根据对八十多户社员家庭的调查,过去他们每年一共要向国家买煤一万七千多斤,买煤油一千八百多斤,现在不买煤了,只买少量煤油备用。过去一个生产队每年要占用一千五百多个劳动日去拣柴,现在这方面的劳动力就节约下来了。第二生产队社员一九七二年办了沼气,向集体所投的劳动日,比一九七一年多百分之二十六。这个队一九七二年新建的十二个沼气池,还给队上增加肥料六万多斤。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