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乘法会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09
第3版()
专栏:农村新篇

“我们的乘法会计”
“我们的乘法会计”,指的是江苏省响水县七套公社中心六队共青团员、生产队会计唐修银。
小唐年方二十五岁,当会计近七年来,坚决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办什么事情他都非常注意节约。他常爱说:“全国成千上万个生产队都省一点,乘起来可就是个大数字了。社会主义大厦就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久而久之,人们都称他为“我们的乘法会计”。
一年春天,队里准备翻盖仓库。有人说,要盖就得象样点。小唐抓起算盘一算,说:“人工不在内,光添材料就得花六百多元。你这样盖,他也这样盖,八个生产队都这样盖,要花多少钱啊!”后来,他带领社员推泥打土墙,砍树做桁条,还亲自动手做门窗。结果,没要国家供应材料,没向队外请工匠,全靠自己动手,仅花了二十多元钱,就盖成了五间仓库。
又一次,在这里蹲点的县里负责同志要走了。个别干部想办桌酒席送行。唐修银知道后,立即找到那位干部说:“人家来我们队蹲点,帮助我们工作,应当表示感谢。可是,请客送礼,吃吃喝喝,这是资产阶级作风,坚决不能搞!”他又说:“吃一顿饭花上十多元不算多,要是全公社每个生产队都这样请客,加起来就要花两、三千元,够买一台手扶拖拉机!全国又有多少个公社,那要少买多少台手扶拖拉机啊!我们把钱用到大办农业上,用到发展生产上,不是更好吗!”一席话,说得那位干部连忙点头称是。蹲点干部知道了,也连声夸赞小唐这笔账算得好,算得对。
不久前,队里三个社员去农机站轧棉花,路不远,不用在外面吃饭,他们却吃了三斤米,回来要队里报销。队长同意了,小唐却说:“这不符合原则,不能报!”队长觉得自己已经点过头,话不好收回,就说,“只报这一次吧!”小唐忙说,“这个例子不能开,能报一次,就能报第二次、三次、十次。一次三斤,十次就是三十斤。大家订的制度,只能执行,不能更改。”经过小唐这么一说服,三个社员愉快接受了他的意见。
唐修银对自己要求更是严格。村边就是公共汽车站,他当会计以来,无论是外出开会、办事,从来不坐车。虽然每次为集体省下来的钱有限,但是小唐却认为,一次不多,十次百次,就会积少成多,当生产队干部的,总要尽心尽意为集体打算。
一九六七年以来,中心六队连续七年年年增产,农业成本却不断下降。社员们都说:“这与我们的乘法会计分不开。”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