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乌拉赫人的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11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乌拉赫人的新生
在阿尔巴尼亚南部萨兰达和吉诺卡斯特区接壤地带,解放前居住着一些乌拉赫人,即游牧民。他们受尽了牧主的残酷剥削,过着十分痛苦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三十年来,乌拉赫人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产日益发展,生活一年比一年美好。
解放前,在乌拉赫人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曲:
苦难的乌拉赫人啊,颠沛流浪,
骡背上驮着全部家当,
荒秃山坡作睡床,
天空的乌云是我们的帐篷。
那时候,每年五月间,乌拉赫人扶老携幼,赶着牧主的羊群,风餐露宿,从萨兰达出发,到科尔察地区的天然牧场游牧。到年底,他们又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返回萨兰达,搭起简陋的茅草屋,暂避风寒。每年游牧途中,总有很多人冻死、饿毙在山上。现任吉诺卡斯特区“安东·波奇新村”党的基层组织书记的乌拉赫人克里斯塔奇·申捷尔基告诉我们,解放前,他全家五口放牧,但牧主却只给他父亲一人的工钱。他的祖父因病双目失明,也不得不跟随全家外出游牧,终于死于饥寒交迫之中。同年,申捷尔基的父亲又在放牧途中被土匪杀害。申捷尔基一家的血泪史,是乌拉赫人过去苦难生活的缩影。
牧主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乌拉赫人的阶级反抗。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期间,乌拉赫人在支援游击队方面作出了贡献,有的成为光荣的游击队员。其中,年轻的游击队通讯员安东·波奇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有一次,安东·波奇和其他两名游击队员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要把一封信赶送到指定的联络地点。途中,他们和敌人遭遇了,安东·波奇为了掩护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的名字被载入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烈士的史册,成为二万八千名英雄烈士中的一名。
人民政权建立以后,乌拉赫人得到了新生。他们在劳动党领导下,打倒了牧主,分得了羊群和牲畜,在阿尔巴尼亚南部地区定居下来。
在吉诺卡斯特区名叫塔旺的丘陵地带,层层梯田如同锦绣,果树幼苗茁壮成长,一排排住房组成一个崭新的村落。这就是以乌拉赫人烈士安东·波奇的名字命名的新村。现在,这里居住着六十户乌拉赫人,村里办起了小学、文化馆、幼儿园、博物馆等,入夜家家电灯通明。
劳动党指出的合作化道路,把乌拉赫人引向了幸福的前程。一九五六年,这里的四户人家响应劳动党的号召,成立了乌拉赫人的第一个牧业合作社。当时,全社的财产只有二十头骡子、六百只羊。党和政府及时向合作社发放了贷款,并派来了会计和文化教员。头一年,四户社员都增加了收入。第二年,又有三十户入了社。国家给合作社分配了农田和牧场,逐渐增强了合作社的经济基础。一九六七年,“安东·波奇新村”牧业合作社并入了吉诺卡斯特“穆查费尔·阿斯切里”国营农场。
乌拉赫人历来以游牧为生,当国家刚分给他们土地时,他们不会种庄稼。怎么办?一九五三年入党的克里斯塔奇·申捷尔基和其他党员一起,带领社员克服困难。他们到附近的农业合作社取经,并邀请有经验的农业劳动能手来合作社指导。乌拉赫人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旺盛的政治热情参加劳动,并制订生产计划,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好收成。一九七二年,“安东·波奇新村”生产队的玉米产量每公顷达到七十四公担,一九七三年,小麦产量每公顷达到十八公担。新村牧业生产队饲养的二千四百只羊,去年平均每只产奶五十二公升,奶牛平均每头产奶二千二百公升,成为全农场最优秀的生产队。新村的其它生产队也成为全区的农牧业高产单位。
在乌拉赫人的青年一代中,涌现着一些先进人物。一九七○年,“安东·波奇新村”一位优秀牧民的儿子迪莫·希图尼在国立地拉那大学医学系毕业了。他向党组织表达了要去深山地区为广大农牧民治病的志愿,得到了党组织的热情支持。希图尼被分配到家乡附近的山区作医生,负责十个村庄的医疗卫生工作。他常常深夜沿着山路步行几个小时,为山区人民治病,被当地人民称作“我们自己的好医生”。新村的生产队干部兼兽医列昂尼达·克里斯塔奇几年来一直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每年有一半时间在高山牧场放牧。他负责饲养的六百只羊平均每只产奶五十八公升,羊羔成活率达百分之百。
在迎接阿尔巴尼亚解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乌拉赫人回顾解放后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展望美好的未来,充满无限信心。他们纵情欢唱:
苦难的生活已经过去,
乌拉赫人获得了新生!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吉诺卡斯特区“安东·波奇新村”党的基层组织书记乌拉赫人克里斯塔奇·申捷尔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家人讲述解放前乌拉赫人的悲惨生活,使他们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