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教育思想必须批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16
第3版()
专栏:

“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教育思想必须批判
佟闻晓
孔子的门徒子夏,把孔子鼓吹的反动教育目的,毫不掩饰地表达为“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学,为了当官,“学而优”,就可当官!
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政治服务的。在阶级社会里,有哪个阶级的政治,必然实行哪个阶级的教育。“学而优则仕”,就是孔子为了挽救当时行将崩溃的奴隶制社会,提出的教育目的。他为了实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这种维护奴隶制免遭覆灭的反动政治目的,在新兴地主阶级即将代替奴隶主的统治,出现天下大乱的形势下,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要培养一批坚守“周礼”的学生,靠他们“学而优则仕”,以复辟西周的奴隶制度。这只能说明孔子是一个十足的逆潮流而动的反动家伙。
“学而优则仕”,也为历来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所承袭,成了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目的。他们把读书和作官相结合,成为他们向上爬的重要阶梯。在他们看来,由学而仕,就可形成“名门世家”和“衣冠望族”,可以世代作官,永远成为一个不劳而食的特殊阶层。虽然其中有的人,在后来有时也被称为“斗筲小人”,但他们总抱有当不了大官,也能捞个一官半职的愿望,总感到自己是读过几天书的不平凡的人。因此,“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在剥削阶级的心目中,自然就成了极力追求的目标。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在继承孔孟之道的“学而优则仕”的同时,还向欧美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学步,特别讲究所谓“毕业文凭”。他们极力抬高“学士”、“博士”这样的金字招牌,其目的就是企图为自己培养一批忠顺的精神贵族,依靠这些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
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是“学而优则仕”这一反动传统观念的卫道士。刘少奇大肆鼓吹的“读书作官论”、“下乡镀金论”,林彪极力宣扬的“好好学习,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要靠“自己冲上去”成为
“明星”,等等,和历来剥削阶级的教育目的一样,就是要青年一代走
“学而优则仕”的老路。他们用腐蚀人的灵魂的这一毒素,妄图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资产阶级的精神贵族,以便复辟资本主义。孔子曾经恬不知耻地说过:“发大财,致大富,做大官,是人人都盼望的!”(《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其实古今中外,发财致富做大官,“一本万利的事情”,和奴隶们是根本没有关系的。刘少奇、林彪重弹孔子读书作官的老调,用“一本万利”的毒剂来腐蚀青年一代,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反动腐朽的剥削阶级本质。
历史上,不论哪一个剥削阶级,由于要实行“学而优则仕”这一反动教育路线,就必然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出发,大搞什么“天才教育”。林彪一伙大肆鼓吹从所谓“五分多”、“尖子多”的“明星”中,精选什么“超群之才”,诬蔑工农子女是“生来愚蠢”和“不堪造就”,就是为实行少数人的“学而优则仕”而制造的反动理论。林彪这一反动的天才教育论,也是从孔子那里承袭下来的。孔子顽固地坚持反动的“天才论”,把人分为“上智”和“下愚”种种,认为只有中等以上的人,才可学习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学习。(《论语》《雍也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的“中人以上”就是“君子”之流,“中人以下”就是“小人”之辈。“君子”不能用小事情去考验他,应该承担作官的重大任务,而“小人”即奴隶,只能知道普通的微小知识,干些小事情,不可能担负作官的重任。(《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也而可小知也”。)林彪继承孔子的衣钵,用“天才教育”作为他的理论基础,大肆贩卖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是不足为奇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说明,所有反动派和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不用唯心主义的“天才论”作为理论基础,怎么能实行他们少数人的“学而优则仕”呢?鲁迅在尖锐地批判反动的“天才教育”时指出:“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所谓先天的“天才”和“超天才”,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象鲁迅告诫的那样,“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在孔子那个时代,只有奴隶主阶级能“学”和能“仕”。他们靠什么穿衣吃饭呢?自然是靠奴隶们的劳动,靠剥削奴隶们的血汗。孔子还为此制造了一套反动的“理论”,说什么“君子”只用心于学术和道德就行了,用不着操心什么衣食之事。(《论语》《卫灵公篇》:“君子忧道不忧贫。”)他还说什么:“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到了孟子,就更进一步地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把读书作官和参加劳动,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从根本上对立起来。孔孟之道骂“学稼”、“学圃”是什么“小人之事”,林彪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什么“变相劳改”,这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看不起工农,极端轻视劳动人民,十分敌视体力劳动。鲁迅在批判这种“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吃人哲学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鲁迅大声疾呼地号召现代的青年们,“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这对“学而优则仕”,是一个彻底的批判。
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到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的“读书作官论”、“下乡镀金论”,已经臭不可闻,但它们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学而优则仕”这一反动腐朽的思想,至今还在毒害着一些人。在对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问题上,就明显地看得出这一反动思想的影响。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育工作,学校教育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很多学校以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纲,对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抱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学生一入学,就把上山下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知识青年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运动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决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的学校从私有观念的所谓“桃李之爱”出发,消极对待在校学生的上山下乡教育工作。在他们看来,如果积极地启发、教育、动员学生上山下乡,似乎就对不起学生的“十年寒窗”了。过去,他们把教育事业当成个人名利的阶梯,津津乐道天才教育所谓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那时,他们在“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思想影响下,很重视培养少数“尖子”的所谓“英才”,总希望自己有一批一批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这个“尖子”上了名牌大学,那个“尖子”出了名,成了家,当了官,于是自己也就身价百倍,名利双收了。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从根本上否定了“学而优则仕”的旧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革命洪流势不可当。于是,他们说什么“读书无用”,一下子变得心灰意冷,不愿再为所谓的“桃李满天下”而尽“耕芸之苦”了。什么“桃李之爱”!说穿了,无非爱的是少数“尖子”“学而优则仕”,爱的是资产阶级的成名成家。这些同志受孔子反动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他们的世界观还是资产阶级的。他们必须把自己的立场、思想和感情来一番彻底的转变,才能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伟大目标出发,满怀热情地教育在校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既然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就必然有一场严重的斗争。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在这场斗争中,阶级敌人的种种破坏是必然的,旧思想、旧习惯势力的影响和干扰也是不奇怪的。我们要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纲,发扬无产阶级的反潮流精神,认真抓好这一工作,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要清醒地认识到,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还是用“学而优则仕”去腐蚀毒害青少年,把他们引向死读书、读死书,一心追求个人成名成家的邪路?这是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是不同阶级和不同思想政治路线的根本对立。这种斗争,是按照哪个阶级的世界观改造学校这一阵地,按照哪个阶级的教育目的培养接班人的斗争。这种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学而优则仕”的流毒必须彻底批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