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为的是多贡献”——记郏拉香植棉组为革命夺高产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16
第4版()
专栏:

“为的是多贡献”
——记郏拉香植棉组为革命夺高产的事迹
陕西省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有个郏拉香植棉组。全组二十六名妇女,一名老农技术员。这个植棉组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种了五十亩棉花,当年亩产皮棉一百三十斤。一九七三年,在洛河滩上种了五十二亩五分棉花,获得亩产皮棉三百二十五斤六两的好收成,比一九七二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五十点五,比大队平均亩产二百三十六斤高出百分之三十八,给国家贡献棉花一万七千多斤。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么高的产量,老年人没经过,青年人没见过。”
立 志
一九七三年二月,郏拉香植棉组制订了一个当年的增产指标,提出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辛祥林从大寨参观回来,听说郏拉香植棉组正在讨论计划,就主动到这里来,向大家介绍大寨大队贫下中农出大力,流大汗,为国家多贡献的一件件动人事迹,把大伙说得心里热呼呼的。当他讲到大寨为了向国家多贡献,在梯田上试种棉花的事迹时,更增强了郏拉香为革命夺高产的决心。她向大伙说:“支书讲的对啊!我们队和大寨人口一样多,土地亩数不差上下,对国家的贡献却没有大寨多,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象大寨那种为革命多贡献的崇高思想!”讲到这里,讨论会顿时象开了锅,这个说,“大寨能在高山上种棉花,我们在平展展的河滩上也能夺高产!”那个说:“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志在夺高产,为的是多贡献!”于是,大伙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大队门口的板报上。
闯 关
郏拉香植棉组一九七二年学习邻近的九龙大队棉花育苗移栽的经验,育苗移栽棉花七亩八分,当年亩产皮棉达到一百八十斤。实践使大家认识到,育苗移栽是棉花增产的一项重要途径。为了保证一九七三年再高产,她们决心运用已经取得的经验,对植棉组的五十多亩棉花,全部实行育苗移栽。这个想法一传开,在群众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搞几亩试验还可以,搞大面积移栽投工大,麻烦多,弄不好还可能减产哩。听到这些议论,她们毫不动摇,大家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停留在试验田上,要敢于闯过大面积育苗移栽的难关。”育苗时,她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把棉籽一粒粒地种在苗床内。为了保证棉苗茁壮成长,她们日夜守在苗床旁边,不停地查温度,看墒情。早上,队里的社员还没有到地头,植棉组的人已经在苗床边开始工作了。下午,社员已经下工了,她们又用塑料薄膜把苗床盖好,预防晚上气温突变,棉苗受损。育苗期间,将近四十个日日夜夜,她们一直是这样辛勤地工作着。
移栽开始了,郏拉香小组的妇女们,个个精神抖擞地投入了新的战斗。她们知道,如果不能集中时间栽好棉花,就不能保证全面增产,“争取时间,就是胜利!”二十六个人分秒必争,移的移,担的担,栽的栽,忙个不停。
移栽棉苗的战斗进行到第五天,下起了大雨。全队男女老少七、八十人来支援,冒雨移栽棉花。郏拉香的臂膀已经担肿了,眼睛充满了血丝。可是她越干越有劲,把八十多斤重的棉苗担子,一担又一担地运到地头。大伙关心地对她说:“拉香,你不休息,孩子也该吃奶了。”谁知她为了打好棉花移栽这一仗,提早买来了奶粉,孩子的吃奶问题早就安排好了。雨越下越大,她们身上的棉衣湿透了,可是谁也不肯退后一步,硬是把二十多万株棉苗一株株地栽到地里。
苦 干
一九七二年冬,植棉组在“迎着困难上,改造三类田”的战斗口号鼓舞下,摆开了平整土地的战场。她们干得头上冒汗了,就取掉了头巾,身上出汗了,就脱掉了棉衣,硬是把二十多亩香附草根地彻底翻了一遍。
离栽棉花不到十天,她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深翻,把五十多亩地翻了八寸深。
正在中伏,遇到多年未有过的大旱,洛河断流了。赤日炎炎,上晒下蒸,几天后,棉田遍地是脱落的蕾铃。看到这种情景,郏拉香和同伴们心急如火。这时,“水就是棉花”。郏拉香和支书辛祥林在地头一次次研究挖河引水的事。拉香说:“祥林叔,你说挖河引水,我们植棉组坚决响应。就是再苦再累,只要能换来河水,我们就干到底!”
老支书听到拉香这样坚强而有力的话,感到格外高兴。他想,土改那阵,拉香还是个吃奶娃,如今,她已经锻炼得这么有志气了!挖河开始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的男女一齐上阵,一里多长的河滩上站满了人。郏拉香和植棉组的成员干得更欢,河底是胶泥土,铁锨插不进去,她们就脱掉鞋袜,光着脚板踏锨头,不少人把脚掌磨破了,许多人滑倒了变成“泥人”。大家在“用汗水换河水”的口号下,大干两天,挖河床一里多,终于把河水挖了出来。经过两次挖河,解决了水源问题,她们给棉花浇了两次伏中水,夺得了伏前桃八点五个、伏桃七点四个的高纪录。
细 管
郏拉香植棉组为革命多贡献的思想,贯穿在她们务棉的全过程,体现在多争一个桃,多拾一絮棉的具体行动中。
副组长屈巧玲,在一次浇地时,不小心把一果枝撞损了,心里很难过。她想,多争一个棉桃,就是为国家多贡献一份力量,损坏一个果枝,不仅是丢了一个棉桃,而是四、五个呀!想到这里,她赶忙解下自己的头绳,把果枝扶绑好。以后,她还多次去看护,终于使这个果枝复活结了桃。十六岁的雷玉莲,在管理棉田时,人小身灵,钻在棉株丛中整枝打叶。有一次,她的头发挂在棉株上,她怕伤了棉枝,就用手把自己的几根头发拔掉,然后,再转过头来把缠在棉枝上的头发轻轻地取下来。三伏天,头上的太阳火辣辣的,在棉田里干活又闷又热。可是她们进棉田却要摘掉草帽。她们说:宁愿多流汗,不能碰伤一棵棉。她们对待棉花就象看护婴儿一样精心,看冷看热,给“吃”给“喝”。在棉花苗期,她们为了促使小苗赶大苗,弱苗赶壮苗,两人一组,一人提壶灌水,一人捏施化肥,给小苗、弱苗偏“吃”,偏“喝”。浇棉花时,地头、渠边高处的棉株浇不上水,她们就用盆端水浇,一株一株地照看。
精 收
辛勤的劳动,迎来了一九七三年的丰收。“白露节”还未到,植棉组的棉花已经开得白花花的了。这年的棉桃结得多、桃结得大,开得早、衣分高。看上去,棵棵棉株下部一嘟噜,中间一圈圈,上边一串串,叫人越看越欢喜。
组员们看着这样好的棉花,心里也乐开了花。她们腰上扎着两层拾花袋,把好坏花分采分装,落地花也统统拾起来。就这样,她们把棉桃拾得干干净净,经过精收的棉株上,棉田间,不见一丝白花。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