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上海乐团创作、演出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 工农兵群众热烈赞扬这部作品革命气势磅礴,民族色彩浓厚,交响效果强烈丰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1-20
第1版()
专栏:

上海乐团创作、演出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
工农兵群众热烈赞扬这部作品革命气势磅礴,民族色彩浓厚,交响效果强烈丰富
据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九日电 继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之后,又一部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在上海正式上演了。这部作品革命气势磅礴,民族色彩浓厚,交响效果强烈丰富,博得了工农兵群众的热烈赞赏。
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乐团创作和演出的。它以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唱腔、曲调为基础,根据交响音乐的特点进行了再创作。全曲共分九个乐段。第一段《乘胜进军》,以雄壮的歌声和飞速的行进节奏,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胜利进军势不可挡的情景。接着,根据京剧中的主要情节和英雄人物的主要唱段谱写七个乐段,通过器乐合奏、合唱、独唱、二重唱、无伴奏合唱等形式和多变化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苦难遭遇和英勇斗争,展示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最后一段《胜利会师》,以气势雄浑的大合唱,表现战斗的胜利和继续革命精神,热情颂扬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使整部作品达到了高潮。
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是一九六七年开始创作的。上海乐团的创作人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鼓舞下,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批判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决心进行交响音乐革命。经过六年多的实践,终于成功地把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搬上了交响音乐舞台。
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声乐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西洋器乐演奏和伴奏中,增加了锣鼓、京胡、板胡、琵琶、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使音乐形象增添了浓厚的民族色彩。作品运用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展现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有时高昂豪迈,有时细腻深沉;有时用以叙事,有时用以抒怀,有时又用以描写意境。《迎来春色换人间》这一乐段中,当杨子荣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时,合唱队也唱出同样的唱词作为他的回声,这样既描叙了林海雪原的开旷辽阔,烘托出杨子荣穿越丛山峻岭、只身深入匪巢剿匪的英雄气概,又表现出“千百万阶级弟兄犹如在身旁”的深刻意境。这样虚实结合的手法,起到了丰富交响效果的作用。这部交响音乐还有一个颇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把京剧中的李勇奇改为英雄群象,采用合唱的形式演唱“这些兵急人难”和“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这两个唱段,表现出在党的启发教育下,千千万万个李勇奇正在觉悟,成长。“这些兵急人难”这一唱段,还采取了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把西洋音乐的手法和京剧传统的唱法结合起来,并以人声呼应代替器乐演奏作过门,听来倍觉亲切感人。
上海乐团在创作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反复修改了十几稿,力求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他们对每一个乐句精雕细刻,严格要求。例如第四乐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中参谋长的独唱,原来是以合唱的形式演唱的,气势雄伟,效果很好,但这样参谋长的音乐形象压过了杨子荣的音乐形象。创作人员学习革命样板戏关于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创作原则,经过反复推敲,减少了参谋长唱段中的合唱部分,又在杨子荣的独唱中运用了合唱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这样,主要英雄人物杨子荣的音乐形象就显得更加高大和突出了。
几年来,上海乐团的文艺工作者把深入工农兵,接受再教育,不断改造世界观,加深对工农兵的感情,作为创作和演出的思想基础。
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的创作,得到了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